心灵阳光

浮生行吟:没有教室的课程

凤凰花开,又到了莘莘学子毕业的季节!

国三的孩子,日前才考完第一次升学测验,刚刚收到成绩单。不满意者,扼腕叹息后,纷纷就绪,全力以赴再拼第二次;满意者,正在雀跃欢喜中,兴高采烈的忙着选填志愿、申请学校。自己站在讲台上,望着各有所司的孩子,心中油然生起一份祝福和不舍之情。孩子啊!教室里的课程就要告一段落了,但是呀,人生的课程却没有教室,也未设修业年限,自己既是学生,也是老师,可得好好用心的探索与钻研!

阴霾多变的夏日,窗外风云诡谲,室内人声鼎沸。忽见平日桀骜不驯的阿霖,手拿申请书施施前来,一改往昔放荡不羁的行径,温和有礼的请教职校各科系的概况。为他一一解说之后,忍不住询问他的志趣,十五岁的孩子的回应,让做老师的自己瞠目结舌,他说:“哪管什么志趣不志趣的,我妈说什么都是假的,只有钱才是真的!”听完这番话,一时语塞,似乎空气也都为之凝结了,待回过神来,才语重心长的告诉他:“做自己有兴趣的事,会让你感到充实又快乐,这是无价之宝!”对话至此结束,师生双方都无意争辩,阿霖不以为然的转身离去,留下陷入沉思的自己……

孩子的观念是父母的翻版,父母又代表这个社会的认同,换言之,孩子讲得理直气壮的说词,是当下普遍的共识。在这个追求流行、竞尚奢华的时代里,金钱俨然是唯一的筹码,好像可以去转换成所有物质需求的满足。因此,有形的价格,被塑造为争逐时髦、讲求新奇者,最重要的标的;至于,无形的价值,纯属“曲高和寡”的悖论,看不到也摸不着,汲汲营营的普罗大众,哪里还有闲情逸致去推敲、讲究呢?明白了眼前的这个现象,也就不难了解年纪轻轻的孩子,何以会如此的看待金钱与志趣了?!

近日,网路上一篇有关“奴时代”的文章,引起热烈的回响。文中指出,现代人自觉或不自觉的成了物质的奴隶,从“房奴”、“孩奴”、“车奴”……,太多的“奴”接二连三的出现,成了生活中无法承受之重。因此,1928年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的预言,又再度受到重视。他提出:“有史以来,人类将首次面对一个真正永恒的问题——如何利用工作以外的自由与闲暇,过快乐、智慧的美好的生活。”孩子,自由与闲暇是一种心灵的开放状态,无涉金钱,也非关物质,它让我们有余裕在日常生活中挖掘、发展生命的热情、真实和意义,而这些正是学校没有设计的课程,但是,你将在没有教室的生活中接触到。

阵阵薰风徐来,吹散了天际的乌云,盛夏的骄阳终于露脸。青春洋溢的十五岁,还有太多的契机与可能,实在不必过分杞人忧天,为他们操劳、担心。反观自己,不也曾走过那懵懂无知的晦涩岁月,在教室里学了英文、数学与物理,可是呀,关于人生的课程,却是在教室外面,一点一滴逐渐体会的。相信孩子们也终将在生活的磨炼、考验之下成长与成熟,然后,对价格和价值,重新去认识与评断!@*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