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人物

由食物品味乡土 徐仲教您懂慢食

【大纪元2月26日报导】 (中央社记者林玥宜台北26日电)“速食”在台湾是老少皆知,却鲜少人了解“慢食”的意涵。美食达人徐仲说,“慢食是种生活态度,利用食物认识生长的土地,我希望未来能建立台湾23县市饮食文化,赚进外汇。”

从小对吃就很有兴趣的徐仲,大学志愿选食品营养系,心想可以吃尽美食,没想到所选的系所隶属医学院,他开玩笑说,“只能将解剖后的青蛙料理成三杯。”

为满足对美食的渴望,看杂志成了他最大兴趣。懂美食的徐仲,阅读美食杂志报导常发现令人困惑的翻译,在某次美食杂志读者见面会,徐仲向杂志总编辑提出“杂志修改须知22要项”,开启他美食杂志记者的生涯。

徐仲拥有营养师执照,不甘于只是介绍餐厅给读者,更执著深入探讨饮食文化。2006年他远赴意大利的美食科技大学(University of Gastronomic Sciences)留学,学习慢食的饮食文化。

徐仲说,慢食文化发祥地是意大利,慢食文化和组织的出现,来自于意大利人对自己饮食文化的高度自信。

当美国速食巨擘麦当劳在罗马名胜西班牙广场旁开设意大利第1家分店时,慢食文化开创者卡罗‧佩屈尼(Carlo Petrini)为抵制速食文化,在1986年联合62位罗马和米兰的知识份子,提倡慢食主义,主张由食物入手,认识所生长的土地,保护传统文化,慢食运动也形成一种具有社会意识的行动。

徐仲在意大利求学时,曾有教授告诉他,“世界上没有意大利菜,意大利菜是你们这些老外讲的。”因为意大利是由多个联邦所组成,有托斯卡尼菜、有西西里菜,每个菜都有历史渊源且区分得非常清楚。

为实践慢食生活,徐仲留学期间,走遍意大利各地,遍访帕玛火腿、巴萨米克醋等各地食材产地与农家,深入了解食物来源和生长环境。

台湾常以美食作为观光宣传的卖点,但徐仲认为,台湾的饮食找不到定位,没有国际观和长远策略,归根究柢是台湾人不了解自身的饮食文化。

徐仲以蚵仔面线的蚵仔为例指出,牡蛎养殖可以区分不同的产地和品种,出海口附近的污染度、河流上游的污染程度、上游的森林、植被、土壤等等因素,都会影响到牡蛎生长。

徐仲强调,台湾各地蚵仔的味道、大小都不尽相同,只要了解这点,就可针对喜爱牡蛎的外国人,规划牡蛎文化之旅,让来台的外国人在台北吃一碗蚵仔面线,到台中也能吃一碗。

徐仲表示,希望藉由了解各地食材,让台湾23个县市建立自己特殊的饮食文化,宜兰有宜兰菜,嘉义有特殊的嘉义菜等,如同大家会到巴黎吃法国菜,到京都吃豆腐,让外国人因为“美食”到台湾旅游,替台湾赚进外汇。

致力提升台湾饮食文化的徐仲,将自己定位在“学习者”,经常走访各地,拜访农民,并且举办“品质评鉴会”了解酱油、豆腐、蜂蜜等各地的食材,把评鉴结果放在部落格“从产地到餐桌”供网友比较和了解。

徐仲说,了解食材,就能够认识所在的土地,知道食物真正的味道,也能够杜绝黑心产品。慢食不仅是种生活态度,也是种商机,透过了解食材,为台湾饮食赋予文化。

徐仲认为,“人该为自己负责,包括‘吃’这件事,因为对现在人来说,这是每天都在进行的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