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消息

消费性产业 台商在中国大陆遭遇仿冒等困难

【大纪元2月21日报导】(中央社记者郭玫兰台北21日电)大陆台商代表今天在一场座谈会上说,很多消费性产业台商经营内销市场不佳,遭遇仿冒、内外资企业不公平竞争环境、增值税太高、缺少内销奖励政策等问题。

台北经营管理研究院基金会今天在台北举行“2010年大陆投资趋势与展望座谈会”,台商协会会长和两岸经贸专家谈到经营大陆内销市场相关问题。

华信统领企业管理咨询顾问总经理袁明仁说,台商想要由外销转内销,很多消费性产业的厂商都做不大好,很难建立品牌。

他说,台商产品被仿冒很严重,面临智慧财产权受侵害的问题,尤其是跨地域、跨城市的情况,此问题可说是无解;主要因为地方保护主义的问题。

此外, 袁明仁说,台商面对内外资企业不公平的经营环境,例如深圳贩卖山寨手机的大陆商场,厂商根本不开发票。但是如果是台商开的商城不开发票,就会遭到处罚。基于地域保护,大陆的商场几乎全部是陆资。

他说,台商被课17%增值税太高,但内资企业不用被课那么高的税,课税都是用谈的;像是大陆很多个体户的家具厂商,都和税务局私下协商,免课增值税,造成9成以上陆资逃漏税。

袁明仁还说,在大陆从事外销有出口退税政策,内销缺少品牌、通路等奖励政策。外销台商的产品要经过检验,进入内销市场,质检局还要再检验一次,这种非技术的障碍,增加台商的时间和成本。

他说,大陆若要规范内销市场,应该打破这些不公平竞争问题,例如商场上架费应该取消。

袁明仁说,大陆政府应采用群组化模式,以相同地区、同质性行业分类,协助台商建立品牌和通路。例如樱花厨具商品应该搭配餐具等同类型商品,一起打内销,由大陆政府和樱花洽谈提供开店补助,这样就能很快拓展行销通路。

青岛台商协会副会长许利雄是知名品牌豪门内衣的代理厂商,他说,他们在大陆有150家经销商,之前设立的16家分公司全部结束,因为总公司必须承担库存和呆账的问题,去年建立经销商的完整经销体制后,利润比前年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