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百岁外交官赵金镛 见证二战外交艰辛

人气: 12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2月16日报导】(中央社记者李明宗台北16日电)第二次世界大战改变人类历史,将届百岁的外交部顾问赵金镛当时曾冒生命危险,毅然前往伦敦在外交官顾维钧辖下从事译电工作。在建国百年前回首,这段过程宛如一部谍报电影。

与中华民国同龄的赵金镛,1939年进入外交部,1984年退休后任外交部顾问至今。穿着超越半世纪的伦敦政经学院外套,于外交部回忆这段往事,一页页的外交史与个人生命历程就交织在缓慢又略带乡音的话语中。

1941年珍珠港事变爆发,美国对日本宣战,前中华民国驻英国大使顾维钧为争取英国支援抗日,馆务增多,要求外交部增派2名馆员担任译电的电务工作。

当时赵金镛与生于清宣统2年的太太新婚不久,被长官问到是否有意愿前往时,二话不说应允。“当时我连太太都没问”,赵金镛说,能在“最崇拜的外交家”顾维钧领导下学习是难得的机会,当下就决定前往英伦。忆起这段热血往事,赵金镛言谈中的使命感不减当年。

去是一回事,如何去又是另一回事。当时战火风云一夕数变,搭机从中国直飞伦敦不异痴人说梦,赵金镛与新婚妻子先搭机飞越喜马拉雅山,抵达印度中停,再伺机搭船前往英国。

1942年的这段航程,对一般人而言不过是趟公务行程,但对赵金镛来说,却是一个巨大转折。世事弄人,赵金镛搭机离开故土后,他没能再回到自己家乡,直到半世纪后的1992年才再重返故土。

1942年5月15日赵金镛从孟买登船前往英国,但航线基于安全考量,却成了“不能说的秘密”。

“一上船,船长就约法三章,有三件事不能做,不能问船航行到了哪里、不能问何时可以到英国、不能在甲板上抽烟”,赵金镛说。

在切断与外界联系的生死未卜恐惧中,船上众人都戴着救生器材,随时准备在船只遭敌军攻击沉没时求生。某日,远远望见陆岸,“看到岸了!看到岸了!”,船上众人莫不兴奋莫名,其实船才航行到南非开普敦,赵金镛也只能无奈苦笑。

历经70天在汪洋大海中飘荡,赵金镛夫妇8月1日才抵达利物浦。当时外交部正预备召开追悼会,悼念这位年轻的外交官。

战争岁月中,赵金镛在顾维钧指导下,为战时的中华民国争取外援,并取得伦敦政经学院博士学位,更经历故乡山河变色的苦楚。谈起这些往事,虽云淡风清,仍能令人想见历史事件对个人生命划下的纹路。

建国百年将届,赵金镛回首往事,也让后人对这段历史,有更深刻的体会。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