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探索

通往天人合一之路(19-8)

道无的演绎 (一)

老子说“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直至无为。”(《老子》48章)人损至无为,还会有什么东西呢?按道理说,这个人把自己脑袋中的知识一一排除掉,没有一点知识,那这个人的脑袋就空无了,就什么都没有了。实则,依康德的先验论来看,脑袋不是空无的,那套形式还在。

婴孩没有什么知识,我们不能否定他的存在。正如一台电脑,我们把先前输入的东西洗去(损无),我们不能说电脑什么都没有了,它先前安装的那套程式还在。我们知道,当电脑中毒太深,我们用局部消除病毒的方法无法使电脑回归正常运作时,就采取将所有输入的东西全部洗去,使其恢复正常。

人脑损去一切知识后,其就恢复其是其所是的那个人了。也就是老子说的“复归于婴孩”,“各复归其根”。现在,我们的困难不在于人脑是否还存在其功能的问题,而是如何证明人没有知识后,人还可以发生什么问题?这就需要我们来对道无作个演绎。

康德的先验论,其认识论是这样的:感性以空间、时间为形式。也可以说,“出现”是知识的源泉。没有出现,知性概念就无法起作用。所以,感性直观,是知性功能起作用的质料。知性把感性直观得来的杂多,进行综合统一,得出知性概念;而由诸多、具体的知性概念,上升到理性,理性推理得出总概念(理念、理想等)。

根据康德所说的,我们认识的是现象,物自体不可知。认识上到理性阶段时,就会出现二律背反(悖论)。既然我们知道理性不能最终解决问题,知道理念是不可靠的,是不可能证实的。那么,我们是否可以放弃理性理念?我不唯心也不唯物,世界是否有神或是否是物质的这个问题我不再追问下去。我放弃信仰,我不要理性。这就是老庄的第一个损无层面。

人损去了理念,没有了理性,当然人生就无着落了,那意志没有一个信仰所倚靠,剩下与万物有对的知性,这个人生可想而知就如无头苍蝇到处乱碰了。也就是说,这个人内心没有了底。他做什么都随着知性的概念而行,而知性的概念是诸多、具体的,这样的人生是无常的,不能持久的。因此,必须把知性损去。这就是老庄的第二个损无层面。

人没有了知性概念,万物就与我为一了,我与物就没有相对了。然而,人的感性直观,明明看到万物在空间时间中变化,人与物是相对的。要消除这个知性概念,最后必然要损去时间、空间这个形式。只有消除时间空间这个形式,才能断绝知性的概念。人没有了知性概念,当然也就没有了那个不切实际的理性理念了。

说到此,问题就出来了。电脑将其输入的东西损去,它就回复其原来的模样——回复其原来的程式,而人没有了知性、理性后,他会怎样呢?这里我们必须注意感性这东西:感性是激发心灵活动的源泉。感觉有几种:与知性结合,它就激发出想像力,将杂多、单一得来的现象进行综合统一,得出概念;与意志结合,它就产生好坏的情感;与性结合,就产生愉悦或不愉悦的情感。(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