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探索

通往天人合一之路(19-3)

妙哉,众妙之门

二、是老子的“无”,他将一切思维、智识、欲望都抛弃,一下子损到“无为”,是彻底的无我主义。他不是黑格尔的从无到有的精神辩证法,也不是叔本华的意志消失后的“无”(叔本华的“无”是辩证的,他说无的对立面就是有。参看叔本华《作为意志和表像的世界》最后章节,青海人民出版社,1996年9月第1版440—441页,有人认为叔本华是个存在主义者,他是尼采、齐克果、海德格、萨特等存在主义者的祖师爷。),老子的无就是无,他没有半点的我,他是彻底取消对象的无我主义者。只有像老子那样彻底的无,才能悟道。

后世的哲学家,不用说悟道了,就连抵达“无”的境界都不可能。他们不能理解,这个世界明明还没有认识完毕,从物质的分子、原子、一直到原子核的中子、质子等,物质远远还没有穷尽,怎么说我们已经认识了这个世界了呢?还有宇宙及人类本身有无尽的东西都未解,我们又有什么理由说我们已经认识了这个世界了呢?西方哲学家无法认同老子,也窥见不到老子“玄牝之门”的奥秘。而中国的一些理学家,他们虽然认同老子“知常”的知性论,但既将“知常”等同于悟道。

他们论证有一个天理存在,说它无声、无臭、无象,看不见,摸不着的,说这是“常道”,我们从物性及人性中综和此理性,就是得道了。我认为这与老子“无为”后顿悟道是有距离的。老庄之无为而后悟道,所得之道是“无无”,即自然之无。而儒家用心性去包装的无,只能做到庄子说的“江海的闲”,有意识的无。这种论道方法,与老子恰恰相反,老子是到了知性就返回无中去,而他们既从知性迈入理性,以理性论证天理的存在。故这种道,其实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是有声、有味、有像的,也就是说它是可名的。

中国汉朝以后的论道,及至宋明理学的“天理”,都是有“理”可循的:一是从自然现象寻求道(天理)的存在;二是从人性中寻求道的存在。花鸟草木的表现,人心性的展露等,来展现他们天理的合目的论。即将天道采取一种“不可知之知”方式来论述,与康得说“理念”相类似:我们从万物之性可以寻求得天道,天道就是万物宇宙生成的法则,但天道的本体是什么?我们不得知。这些论道的方法,基本上是将老子“知常”的知性转化为理性论述,还是在存有界上作道论。其是否已进入“无”的氛围中悟道?我以为这只是在无界中作有论。

庄子以为“无”有两种,一种是人为之“无”,另一种是“无无”,叫自然之无。达到“无无”之境界,才是真正的自然无。此“无无”是不可说的。那人为之“无”是可说的(见《庄子‧知北游》“光曜和无有的对话”《庄子正宗》华夏出版社,2005年1月北京第1版382页),儒家的天道,只是进入无为境界而作的目的论静观。

一个可说的实践理性天道。我们要对老庄的“道”有所悟解,首先要明了不是损至无就得道了,而是在无为的状态下作悟道。可以说儒是至无而止,道还要无后而无,即“无无”。因此我以为,老子的“无”是彻底的无我主义,损去一切思欲,达至无我的境界。

(待续)

(转载自黄花岗杂志社《通往天人合一之路》一书)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