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海地重建路遥遥 台湾关怀扬国际

人气: 2
【字号】    
   标签: tags: ,

【大纪元2月1日报导】(中央社记者黄旭昇台北县1日电)海地灾民亲人阴阳两隔、无家可归的悲剧一幕幕上演,台湾的国际救援团体伸出援手,展现地球村成员的责任,但重建工作百废待举,友邦的民众更需要长期的协助。

贫穷的海地,遇上百年大地震更是雪上加霜。台北医学大学专员程哲仁在海地10天来的观察,台湾的人道救援海地虽然只是杯水车薪,但人道是普世价值,让中华民国在国际更受到尊敬,连国际媒体也显着报导台湾救灾行动。

不过,此次医援海地也是国际间相互学习的机会。别人不愿意做的,台湾团体挑起来承担。团队工作14个小时,每每熬夜到清晨的敬业精神,获得各方敬重。

台湾路竹会除在海外工程公司厂区设置医疗站,也支援海地国家大学医院的夜诊。地震过后,首都太子港的医院营运困难,5国20个组织,在医院内搭起许多帐篷,充当病房。

会长刘启群说,小儿科与检验工作由瑞士支援,内科病房由西班牙支援,急诊由美国志工支援。但外国医师到下午5时都纷纷撤退,夜间只剩下海地护士巡察,路竹会夜班人力支援急诊室,获得各国好评。

外科医师赵益昇形容,未拆线、未照顾与附着虫蛆的创伤,使许多难以处理伤口依然在海地人的手脚上。源源不绝的伤口与缝线一旦被消毒清洗,让外科区的尖叫与哭泣声,在所有科别中仅次于牙科。

世纪的灾难,生离死别让前往服务的年轻护理师林孟怡、黄淑秋受到强烈冲击,每晚都会梦见病床上等待援助的灾民。同行的国军松山总医院精神科主治医师沈建良与国军北投医院护理师鄢吟芝,都会给予安慰。

日夜温差大、风中飘着腐臭异味,每天与死神拔河,让医疗团工作压力倍增,即使在离开海地后,黄淑秋终于释放情绪,好好哭一场,但她说“我觉得自己做的不够;有机会,我还要回去海地帮忙。”

医疗资源与人力不足,让不少病患到院前就死亡,即使活下来也无法受到良好照顾。鄢吟芝表示,喉咙内有羊水或因呛奶的婴儿死在医院,实在不忍。

以“自生自灭”形容不为过,1名阿妈送到急诊室时已病危,医疗团成员为她临终祷告,义工甄健明脱下衣服给阿嬷帮她穿上。鄢吟芝说,“她是最有尊严离开人世的病人,多数病人衣不蔽体。”

药师吴明慧说,海地义诊让自己学习、成长、收获更多,海地百姓的苦痛历历在目,好比人间炼狱,“虽然我们去做了,却有很深的无力感,处理过许多长蛆的伤口,我们回来后,最后的结局会如何呢?”

海地的夜晚,犹如死城,除了几户经济较好的有发电机,在倒塌的废墟,还有很多海地人民努力的活下去,但苦难何时能结束?走过海地的医疗团员,有很深的无力感与无奈。

赵益昇临走时,在病床上放上礼物,这些是同学托他带到海地的。他说,经由义诊的过程,才能看到海地人生命的韧性,多数的病人还在与食物、居所、灾难本身的震撼,与失亲的悲苦中波荡。

走过海地与多明尼加7次义诊的刘启群说,医疗团只能救急无法救穷,重建之路虽然遥远,但扩充稳定的就业机会,才是让海地人民站起来的长远之计。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