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神曲》(一):序曲

王昊天
font print 人气: 375
【字号】    
   标签: tags: ,

序言

《神曲》是意大利诗人但丁著作的巨幅长诗,全诗分为三部分,《地狱篇》、《炼狱篇》、《天堂篇》。该诗写于1300 年复活节之前,作者以自己在一座黑暗的森林里迷了路,遇到了三只野兽写起,绝境中古罗马诗人维吉尔的灵魂受命上天的旨意,帮助但丁摆脱了绝境,带领他游览了地狱,炼狱。此后,在圣女的引导下进入天堂,最后以亲身见证三位一体的殊圣景象而结束。

该诗以其丰富细腻的色彩描述了天堂、地狱,以身临其境般的感受,再现了地狱刑罚的惨烈,罪人受刑时难以表述的痛苦,又以无限光明辽远的慈爱,展现了天堂永恒的光明。七百多年来,《神曲》在欧洲一直被誉为是一本难以读懂的奇书,诗文涉及丰富的天文、科学、哲学知识,也引用了大量的宗教典故,众多的历史人物。

其中,诗文《地狱篇》中,对于披着宗教外衣的教宗,修士所行买卖圣职,伪善,恶意中伤他人等罪孽,为何受到最最严重的惩处,在历史上一直是讨论的热点。其意义一直影响到当今社会的宗教界,对于现今教宗、枢机教主、修士的所为如何判断其善恶,通过但丁诗文的具体描述,我们便可辨知。

尽管《神曲》写于七百多年前,但描述的天堂、地狱,诗人对人类生命严肃的思索,对善恶报应这一因果法则的见证,对精神信仰精辟的阐述,无论在当时,还是现今,这些俨然对于人类都是永恒不变的主题,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因该诗多以隐语、象征的手法表现,所以本文解读时,也仅取其象征意义。

一、解读《地狱篇》之序曲

但丁在开篇写到,他走过了人生一半的旅程,猛然中发现,他已经陷在了一座黑暗的森林里,迷失了正确的途径。尽管在迷失中,他依然向往着那一切幸福来源的星球,但是人类的淫欲、暴力、贪婪,像是三只可怕凶猛的野兽:豹、狮、狼,死死的阻挡了他的攀登之路。通观千百年历史,人之所以迷失了自己先天的纯本善良,远离了“真、善、忍”,也正是因为人类丧失了心法的约束,放纵贪婪、淫欲、崇尚暴力好勇斗狠所致。

古罗马诗人维吉尔的灵魂飘荡在空中,天使圣女看到后请他去救助但丁。当维吉尔出现在但丁的面前,告诉他:“要想从这里脱身,就应该寻找新的路。原来把这三只野兽放出地狱的正是嫉妒。有朝一日,代表着智慧、美德、仁爱的猎犬会把野兽再赶回地狱。我现在按照上天的旨意帮你摆脱困境,在结束地狱、炼狱之旅后,将会有其他的天使带你进入天堂。”

寻找新的路,即精神道德回归之路。只有人在修心向善的过程中,逐渐同化宇宙特性“真、善、忍”,使内在的境界改变的越来越善良,越来越仁慈,不受妒忌之心的迷惑,自然而然暴力、淫欲、贪婪这些猛兽就会在心法力量的约束下,被驯服驱逐,赶回其原籍地狱。

但丁只是一名普通的众生,有幸能够进入天堂游览,自然是再高兴不过的好事。面对陡然出现在他面前的,他所尊崇的古罗马诗人维吉尔的灵魂,依然心存胆怯和疑惑:“我并不是什么神圣的英雄人物,我怎么会有这样的资格?为什么我要去哪里?是谁又允许我这样做的?”

通过维吉尔的讲述,我们得知:上天的三位女神之所以要拯救绝境中的但丁,是因为他是一个有道德的人,为了守护心中的信仰,但丁的内心很早就已经远离了世俗。尽管他并不是在修道院专业修行的修士,而是世俗中很普通的的一员。只因他的内心对神虔诚的信仰与守护,所以面对生死的魔难中,诸神便悄然的保护他,并为他安排好了一条最好的路:运用他的才华,真实的写就地狱、炼狱的景象,帮助那些受苦受难的罪灵的同时,也为在世的世人提出告诫,善恶报应的法则真实存在。在完成这些后,由圣女引导,进入天堂历览,见证更高更殊圣的景象。

由此可见,真正的信仰并不是一定要在深山,要在寺院、修道院修行。而且真正的信仰,也并不注重外在的形式,神祇看人心,是善,是恶,而不是看你是不是穿着袈裟,是不是穿着道袍,是不是会用金银做诸神的圣像,是不是会烧头柱香,是不是肯往所谓的功德箱中扔钱,以谁扔的多,谁就是所谓的好人,这些根本就不看。《转法轮》上说:“真、善、忍这种特性是衡量宇宙中好与坏的标准。什么是好什么是坏?就是用他来衡量的。”,“作为一个人,能够顺应宇宙真、善、忍这个特性,那才是个好人;背离这个特性而行的人,那是真正的坏人。”(未完待续)

--摘编自正见网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13世纪末,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前夜,佛罗伦萨诞生了位伟大的诗人,这就是被恩格斯誉为“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也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的阿利盖利椰B(1265—1321)。
  • 文艺复兴运动的先驱者——但丁(Dante Alighieri, 1265-1321),和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1770-1827)一样,均属于大时代转捩点上的关键人物,被誉为“中世纪最后一位诗人,新时代第一位诗人”和意大利第一位民族诗人。
  • 神是否憎恶法人,我亦全然不知。然而我深信法人一旦有罪,必然会接受惩罚,此乃神意...
  • 公元1265年初夏,被誉为欧洲文艺复兴开拓者的但丁.亚里基艾利( Dante Alighieri ),诞生在意大利的佛罗伦斯一户没落的贵族家庭。
  • 君子为什么能“温故而知新”和“不器”呢?是因为君子“志于道”。本篇是讲“为政”的,君子“温故而知新”和“不器”是重要的但还不够,所以本章强调了第三点——“先行其言而后从之”,这样为政更能令人信服、政令畅通。
  • 夏至是节气的重要标志,对我们的生活具有重要意含:夏至是一年节气的中点(从冬至算起),夏天的中点,也是盛暑之至,阳气之极。还有“古人不贺夏至”,这是为什么呢?展现什么中华文化哲学,给我们的当下生活什么启示呢?
  • “器”字大抵是指器量、器具、才德。孔子赞美子贡为“瑚琏之器”,以宗庙里用来盛黍稷的贵重礼器为喻,称许其堪为大用之才。那么“君子不器”又是何等高远境界?
  • 话说,曹寅履职的南京,那是十三朝古都,汇聚天下人文精华的故地金陵,更是前朝大明的留都,是前朝风流客、东林党人的云集之地。而读书人读圣贤书,所持有的固执观念,自然是汉人天下,汉家血脉主宰神州。
  • 天下之义理无穷,而人之闻见有限。若专靠记问,则胸中所得,能有几何?若能于旧日所闻的时时温习,如读过的《诗》《书》,听过的讲论,都要反复玩味,而不使遗忘,又能触类旁通,每有新得,就是未曾知道的,也都渐渐理会过来。将见义理日益贯通,学问日益充足。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