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典故:一窍不通

正见神传文化编辑小组
font print 人气: 90
【字号】    
   标签: tags:

亡国之主一贯,天时虽异,其事虽殊,所以亡同者,乐不适也。乐不适则不可以存。糟丘酒池,肉圃为格,雕柱而桔诸侯,不适也。刑鬼侯之女而取其环,截涉者胫而视其髓,杀梅伯而遗文王其醢,不适也。文王貌受,以告诸侯。作为琁室,筑为顷宫,剖孕妇而观其化,杀比干而视其心,不适也。孔子闻之曰:“其窍通,则比干不死矣。”夏、商之所以亡也。(《吕氏春秋.贵直论.过理》)

亡国之主都是同一道理,虽然时间不同,行事也不同,但亡国的原因是相同的,都是拿不适合义理的事来当作娱乐。而把不适合义理的事当作娱乐,就不能获得生存。

广设酒池肉林,对人民施以炮烙之刑,雕柱悬桔槔用以上下诸侯,是不适合义理的。杀鬼侯的女儿取她身上的佩玉,切断在水中行走之人的小腿而察看骨髓,杀大臣梅伯剁成肉酱后送给文王,是不适合义理的。

文王表面上虽然接受了,但却把这些事告诉诸侯们。建造璇宫、倾宫,剖开孕妇的肚子来观察胎儿变化,对比干挖心而察看他的心窍,是不适合义理的。

对于这段历史,孔子说:“商纣的心智如果有一窍可通,那么比干就不会死了。”由这些事情可以知道,夏、商朝之所以灭亡的原因。

后来,《吕氏春秋.贵直论.过理》中孔子所说的这段话,就演变成“一窍不通”这句成语,用来比喻愚昧不明事理的人,或对某事一点也不懂的人。

--摘编自正见网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