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长廊

【水彩行家】水彩门诊(郭心漪)

这是郭心漪的水彩画。画得很干净、仔细而且完成度很高,但缺点是找不到焦点,在小地方过分雕琢。

想要改好这幅画其实是相当困难的,因为每个区域都很平均,谁来当头不够力量,而水彩又不能抹去重画或移山填海,因此,经过洗改的过程最后招致微脏的结果是难免的。彻底的解决办法是,下回构图时,一定要找到一个令人心动的好主题,让它占有全画幅的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的面积,而且把主宾之间的差异性做出来。



修改前郭心漪作品



纵观这幅画,垂直面的岩壁与水平面的石头与流水是构成画面的两大区块,垂直部分面积较大适合当主体,但没什么突出之处;水平面看来较有变化但面积又太小而且偏于下方。无论如何,两害相权取其轻,最后,我决定留往水平面当作主体。

我所做的更改是:

一. 垂直面的右半部加深,让它足以衬托出地面石块的“亮”为止,然后洗淡画面的右上部,少一些坑洞细节,使成配角,再渲染一些绿增加变化与生气。

二. 将右下方两块突兀抢眼的石头连成一块,也同时将左下角的石块洗淡,因为边角显然归属配角,过于描写会喧宾夺主。

三. 所有洗淡的部分叠笔加色增加层次,直到能与原貌相搭配。

经过这样的修改,主体(地面的岩石)终于在暗亮对比、虚实互衬的情况下突显出来了,但主体位置仍然不对,这就无从弥补了。



修改后郭心漪作品



郭心漪有一双人文之眼,往往能在俗世角落里发现题材,但切记要懂得取舍,一幅画只要归纳出四、五个大色块即可,和结构无关的小杂物都该去掉,而且更重要的是:主体宜深入描写,配角应适度放松,巧妙的安排强弱对比做出韵律节奏并突显主题,作品将更迷人。

(图文由中华亚太水彩艺术协会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