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名人

艺术家访谈系列 (12) 台湾出版蛮牛-林文钦

2005年10月,海外的美国《台湾公论报》和台湾岛内的《自由时报》合办一个活动,由海内外17位作家、19位学者、27位意见领袖,共同评选、推荐50本最能孕育台湾人文主体意识的启蒙书。在这个票选活动中,前卫出版社与其同系列的草根出版社所出版的书籍,踏踏实实地占了一半之谱,足足25本。

这个结果对前卫出版社来说,是一个很大的鼓励与肯定。投身台湾出版事业长达23年之久的前卫出版社老板林文钦,虽然因此而感欣慰,但长期观察台湾出版界现象的他,同样地对台湾社会“不爱读书”、“不读书”、出版市场萎缩的情况,深感痛心疾首。林文钦直言不讳地说:“近年的台湾出版景况,让我做得手酸脚软,几近六神无主。”

编遍各类书籍 开始筹资办出版社

1977年起,林文钦开始任职于三民书局编辑部,三个月即升任主编。当时正是三民书局的出版高峰期,不但出版教科书,更广括社会科学及应用科学类,姊妹公司“东大图书公司”出版文史类的《沧海丛刊》,吴锦发及彭瑞金的第一本书就在此出版。全部种类的书籍都在林文钦手上编辑,以3天一本书的进度,在三民书局3年10个月共编了超过500种书。

1982年9月,虽然三民书局给林文钦优渥的月薪远超过当时大学教授的薪水,每年有6个月的年终奖金,还配有宿舍,他却深深自觉:当个编辑虽好,但是却无法出版自己想出版的书。秉持着一股热忱及善心,林文钦想要帮热爱台湾这块土地的作家出书。为了完成他的出版大梦,于是他离开三民书局,同时向亲友筹款创办前卫出版社。

从1982年的戒严时期开始,一直到1988年的解严时期,前卫出版社让台湾社会的“反对言论”拥有一块可以畅所欲言的园地。林文钦立下心愿,要让台湾作家都在前卫出版社集中出版作品,并自许为“台湾论述”、“反对论述”的大本营。

不爱书不看书不买书的人愈来愈多

“目前书的市场上,大概只有皇冠出版社的营运状况还算不错,但那也算是搭上全球畅销书‘哈利波特’的便车,才有这样的成绩。”林文钦语重心长地表白。

现在台湾社会里,书的市场可说是全面下滑,以前出版社的退书率约为5成,最近退书率不断上升,几乎飙涨到6成、7成。台湾人的阅书率之低实在令人汗颜。林文钦指出,这约略可归纳成三个因素:

1、科技性的因素:网际网路(Internet)的普及,使得许多人坐在电脑前就能获得一些资讯。过去为了找资料,必须到图书馆借书或是到书店买书的时间、金钱成本,以及琐琐碎碎的繁杂手续,大大地减少了。相对的,花钱买书的人就少很多了。

2、经济性的因素:因为经济愈来愈不景气,对一般的家庭而言,图书消费的支出能减少就尽量减少。

3、社会性的因素:因为台湾社会的价值观已呈现混乱状态,高知识份子和中、低知识份子不论在求职或在职的差距都不明显,导致整个社会对读书的风气不鼓励、不支持。

《武士道解题》希望改造台湾人的心灵

前总统李登辉,自幼接受日本教育,又曾在日本留学深造,深受日本“武士道”精神感召的他,从政以来,长期着思考如何改造台湾人的心灵。因此亲自以日文写作了《武士道解题》一书,详述他在“武士道”的价值观的架构下,人格修炼的求道体验,并解开《武士道》的要义,以做为人品道德教义、性格德性修养、思想观念培养、理想真理探索等国民精神的原动力。这本书于2003年在日本出版。出版才一个月,就广受日本人的推崇,此书接连印了10刷,销售约十万册。

职是之故,2004年年初,林文钦决定出版“中文版”的《武士道解题》。这本书对前卫出版社而言,算是“强棒出击”,在销售成果上突破一万五千册。但是, 如果仔细研究销售状况,就会发现,个别的读者购书才约5,000本,其余则是透过李登辉之友会、台联党(政党力量)、扶轮社……等等社团组织大批购书,才能有“突破一万五千册”的成绩。

和日本社会相形比较之下,台湾人购书、阅读的情况实在相去甚远。这也让林文钦有着很深的感慨“就拿坐捷运看书,和日本人坐电车看书相比,有人就认为台湾的捷运稳定度不够、人多、中厢内空间设计不佳,不适合阅读。理由是不少,这些借口之下,其实就是不爱看书……”

大河戏剧虽轰动,珍藏好书没销路

旅居加拿大的台湾作家东方白,花了10年功夫,用心写出一百五十万字的大河小说《浪淘沙》一套三册,共两千两百页。这部小说1982年就获得“吴浊流文学奖”小说正奖,前卫出版社自1990年即开始出版该套书。随后数年,这部小说颇受文学界的重视与青睐,在海内外的销售量甚至已达一万五千套以上。

2005年,台湾的电视媒体-民视,很慎重地把《浪淘沙》拍成年度大戏,并于5月开始上映。接着9月之后,《浪淘沙》移师到公视上映。

这出历史大戏由于剧本好、卡司阵容强大,不但未演先轰动,上映后收视率也亮出漂亮的成绩,甚至先后在两个电视频道上播出。不过,对出版该书的林文钦而言,却有着极为讽刺性的结果呈现,因为高收视率,并不代表高购书率。

林文钦表示,15年前出版《浪淘沙》时,东方白在小说的对白中,用了很多“台语”语句来书写。15年后,为了配合电视大河连续剧的播出,东方白特地加了上千个注解,以便让更多人了解小说的内文及其精神。

为此,林文钦不惜砸下重金,斥资数百万元,重新排版、印刷,甚至为了让读者易于保存、收藏,更进一步可以用书来“装饰”、“摆饰”家居环境,而推出新封面 设计、新包装书盒的平装本,以及绒布烫金封面附翡翠皮书盒的精装珍藏版。台湾本土的文学作品,有如此“经典级珍本”,可说是台湾文学界破天荒的创举。

然而,精装珍藏版印了1,000套,平装版也印了2,000套之后,效果并不彰,销售情况并没有原先预期的好,几乎各有一半卖不出去。事实显示,这一出当红的电视剧,看电视的人非常多,但因此而看书的人却少得可怜。

资讯取得愈易 求知热诚愈少

回想过去在戒严时期,国民党动不动就查禁党外政治性或文化性杂志。在那段风声鹤唳的岁月中,林文钦充满了“奋力对抗国民党文检制度”的丰富阅历与信心。“书愈禁就愈红、愈畅销。”禁书反弹的理论,放诸四海皆准。

林文钦表示:“那时候,台湾人的阅读率反而比较高。当权者愈是不断禁止,反抗者愈是积极争取。”但慢慢地台湾社会在改变,对年轻的一代来说,资讯愈易取得,追求智识的热诚也愈来愈少,整个社会普遍缺乏追求优质社会的精神,这个情形在2000年绿色执政后更加明显。而且选票压力下,立竿见影的事才做,细水流长的文化事业则乏人问津。

林文钦很无奈地对这种现象下了一些结论:“中国的文学大师朱光潜曾经说过一句话:‘人都往抵抗力较低的方向走。’我觉得,现在的台湾人已把这句名言发扬光大。台湾人‘厌读症’,源自智育的惰性、心灵的毁坏、精神的堕落。”尽管如此,自诩为“台湾出版蛮牛”的林文钦,依然坚强地站在台湾的出版界,锲而不舍地努力着。@

(本文转载自邱斐显部落格“台湾艺术花园”http://www.wretch.cc/blog/phesha0822)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