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ny自然人文旅記
礁溪的林美石磐步道是一條老少咸宜的登山路線。短短不到2公里的步道,環繞溪谷來回,沿途擁有豐富的植物生態,溪流瀑布,小橋流水,景色美,空氣佳。自從去年林務局規劃完成,對外公佈之後,林美石磐步道就成為一條頗受遊客喜愛的登山路線。
最近台北陰陰雨雨,難得放晴,遠行不宜,只能在郊山淺遊而已。今天有事來內湖,於是順道由內湖走五指山公路至風櫃嘴。停車於風櫃嘴,前往頂山草原一遊。
郁永河為何想寫《裨海紀遊》呢?他認為,這次來到臺灣,有機會走到這麼偏僻,從來沒有人來過的地方;對於臺灣的山川形勢、海防要塞及原住民的風俗民情,都有親身的體驗,應該要留下記錄,以提供有心治理這塊土地的人士參考。因此,工作之餘,他經常坐著船周覽附近的山川及風土民情。郁永河在《裨海紀遊》的下卷,花了很長的篇幅寫出了他的觀察與感想,為三百年前的臺灣留下了珍貴的歷史記...
最近台北氣候不穩定,午後雷雨常常來得又急又狠,不敢遠遊。下午見天空烏雲不烏,心想未必會下雨,於是便前往汐止大尖山的秀峰瀑布一遊,散散心情。
今天新街的天空很日本,文化局辦的校園文化的資產守護行動,在新街國小舉行,國小裡有棟日式宿舍,一直要去看,也一直忘了去看,今日有此活動,所以我特別的來看看照相,我下午吃飯後就騎車去新街,學校可供停車,我騎車在學校裡面繞了一下,沒有看到日式宿舍,回到學校門口,先和大家打招呼,晚點再去找尋。
郁永河二月二十五日抵達臺南後,待了一個半月,準備採硫所需的後勤裝備,購買了布、油、糖等民生用品及一些煉治硫磺的器具,總計花費九百八十金,並租了兩艘船,由同僚王雲森負責運送這些物資北上。
臺灣第一本遊記文學,是三百年前郁永河所寫的《裨海紀遊》。郁永河於康熙36年(西元1697年)來台採硫,事後寫了一本小書,記載他這次來台的所見所聞。郁永河因《裨海紀遊》這本書而名留歷史,被譽為是臺灣遊記文學的開創者。
這是近年來第三次來翡翠灣渡假了,只是純渡假而已。舊地重遊,景點本身已沒有什麼新鮮可寫。不寫景,寫寫人物如何?
頭城,舊稱「頭圍」,為開蘭第一城。嘉慶元年(1796年),吳沙率領三籍流民入噶瑪蘭,從頭城烏石港上岸,為漢人入墾噶瑪蘭的開始。烏石港從此亦成為蘭陽的門戶,源源不斷的移民由此進入蘭陽平原。
今天前往宜蘭探訪「梗枋」、「象寮」、「坪溪」等三條古道。梗枋、象寮古道位於頭城梗枋地區,古道向西北行,越嶺進入台北縣雙溪鄉,銜接坪溪古道,再往台北行。這三條古道都屬於淡蘭古道的支線,一百多年前的安溪茶商便是取道這些古道往返台北、宜蘭。
阿里磅瀑布為陽明山國家公園第一大瀑布,不過它的知度名並不高,不僅一般遊客不熟悉,登山客也較少造訪,主要是因為阿里磅瀑布位於台北縣石門鄉阿里磅溪的上游,位置偏僻,路徑不明,探訪不易。有溯溪隊伍是採溯溪的方式,從石門鄉「北21鄉道」的「竹里一橋」起溯,約三個小時路程,可溯抵阿里磅瀑布。
清晨時,我來到清泉。清泉,一個美麗的部落名字。與清泉的初次相遇,感覺卻有些落差。溪谷土石狼籍,機械怪手停在溪畔,原本美麗的溪谷被土石流肆虐地遍體麟傷。連往霞喀羅古道的產業道路的山坡也出現大片的黃土崩塌。我今天的霞喀羅古道之行差點受阻於這片土石流。
霞喀羅古道是政府規劃的第一條國家步道,在山界頗富盛名,這條古道不僅擁有豐富的歷史及人文內涵,同時也以自然風光著稱,尤其是每年深秋時候,更以楓紅聞名,吸引無數山友前往賞楓。
獅頭山風景區位於新竹、苗栗之界,擁有不少古寺名剎,由於山形岩壁酷似獅子蹲伏,因而得名。獅頭山屬於國家級風景區,與彰化縣八卦山、台中縣梨山風景區,合稱為「參山國家風景區」。
今天與山友前來宜蘭尋找古道,從北宜公路68.5K附近,爬往北宜公路最高點的石牌(約56K)。可惜古道已經堙滅,只有靠近山腳下的路段尚有路跡,但路況不好;靠近石牌的路段已完全找不到路跡。闖蕩了半天,贏得雙臂蚊叮無數,癢癢。
清晨起床,看窗外飄著微雨,地面溼溼,讓人有點懊惱,猶豫了一下,還是決定按計畫前往宜蘭探訪石空古道。石空古道的路程短,路況不差,而且雨天行走,較不會悶熱,也未必不好。我對石空古道嚮往已久。
今天一大清早前往宜蘭大同鄉探訪松羅國家步道,路過宜蘭市舊城南路時,突然瞥見馬路對面隱約有幾棟典雅的日式舊屋,於是決定在此停車休息,順便走過去參觀一下。這片區域的範圍頗大,正在進行整地工程,圍籬上懸掛不少繽紛五彩的看板,原來這裡要建造一座大型的購物商城。
新寮瀑布步道位於宜蘭冬山鄉,是今年四月一日才由林務局羅東林管處開發完成,對外開放的一條新步道。僅短短幾個月,知名度卻扶搖而上,足以用「爆紅」來形容。我今天抵達這裡時,正好有遊覽車載著遊客前來;我離去時,則有新的遊覽車剛抵達。小小的停車場,停滿了汽車。非假日的情況都如此,假日時的場面可想而知。
今天前往宜蘭探訪「松羅國家步道」。松羅位於宜蘭縣的大同鄉,以前給我的印象是一個很遙遠的地方。北宜高速公路通車之後,宜蘭的好山好水才變得容易親近。從台北出發,走北宜高至宜蘭市,再轉台七線(北橫公路),約兩個小時左右,就抵達了松羅。
今天與山友一起踏查淡基橫斷古道西段的打石窟古道,事前已有心理準備,這趟行程大概會弄得狼狽不堪,所以行囊中已先備妥了換洗的衣物。免得回家時,一身的泥濘使老婆受到驚嚇,會以為我是個不負責任的男人。
今天趁著颱風還在海上之際,前往探訪新店的銀河洞。清晨出門時,天空已飄著微風細雨,但我還是按照計劃而行。其實我蠻喜歡雨天爬山。與其頂著大太陽,在大熱天辛苦爬山,我寧可撐著傘,在溼意與詩意兼具的雨天裡爬山。
「福巴越嶺古道」,「福」是台北縣烏來的福山,「巴」是桃園縣復興的巴陵,這是一條歷史悠久的古道。二、三百年前泰雅族大嵙崁群向北狩獵,在崇山峻嶺間走出一條獵徑,後來也成為泰雅族人進入福山、烏來一帶的遷徙路線,這條社路提供了福山與巴陵地區兩地族人來往及通婚的需求,又稱為泰雅族人的姻親路。
「福巴越嶺古道」,「福」是台北縣烏來的福山,「巴」是桃園縣復興的巴陵,這是一條歷史悠久的古道。二、三百年前泰雅族大嵙崁群向北狩獵,在崇山峻嶺間走出一條獵徑,後來也成為泰雅族人進入福山、烏來一帶的遷徙路線,這條社路提供了福山與巴陵地區兩地族人來往及通婚的需求,又稱為泰雅族人的姻親路。
今天清晨從台北出發,前往桃園復興鄉的拉拉山。從台北至大溪,進入北橫公路(台七線),經三民、復興、羅浮、榮華、高義、蘇樂至下巴陵、中巴陵、上巴陵,全程一百一十四公里,含中途停留休息,約花了三個小時,才抵達拉拉山。
第一眼看見湖口老街時,有一種錯覺,以為來到了電影製片場。眼前整齊的街道,兩旁整排的古厝,彷彿是為了拍攝民初古裝片而搭的老街佈景。所以會有如此的感覺,是因為老街的形象完美,「too good to be true」。我在北台灣見過不少老街,無論是台北的迪化街,或是大溪的和平老街、三峽的民權老街,總是新舊建築雜處,呈現出現代與傳統交織的混雜畫面,而湖口老街卻保存...
今天第一次走蘇花公路,前來宜蘭南澳旅行。蘇花公路對我的吸引力,不只是一條通往南澳的公路而已,也是我心儀大半輩子的一條公路,我從童年時代就知道蘇花公路的清水斷崖。民國五十年(1961年)台灣銀行發行的新台幣壹圓紙鈔,就以清水斷崖為鈔票圖案。清水斷崖就這麼深刻地印在我童年的腦海裡。
大約兩年前,得知宜蘭南澳的「朝陽國家步道」時,就很嚮往這個景點。南澳,位於宜蘭的南境,位置偏遠。我以往至宜蘭旅遊,最遠只至蘇澳而已。南澳還在蘇澳以南約二、三十公里。從台北開車到南澳,起碼得三、四個鐘頭。我只好耐心等待北宜高速公路通車後,才踏上這期待已久的南澳之行。
大約一年半以前,山友蕭郎兄在北投丹鳳山的某處林間拍到日據時代的弘法大師紀念碑(註1),石碑上出現的日文刻字,曾引起山友的討論。我當時曾將這些討論資料保存著,以待日後探訪之用。
二十年前,我曾騎著偉士牌機車,帶著當時的女朋友(現在的老婆),從中壢往新屋、觀音一帶兜風。雖然路遠,風吹日曬,但沿途平疇綠野,風光明媚,又有儷人相伴,一路騎車,樂而不疲。今日來到桃園新屋,腦海裡也泛起當年的情景。
最近梅雨綿綿,時而轉成豪雨,天氣很不穩定,所以不敢往山區跑。今天趁著陪老婆孩子回中壢娘家,於是順道去逛逛中壢市區的古蹟,如果天氣沒變壞,打算再繞往中壢市郊尋訪一些古蹟景點。
共有約 684 條記錄
今日頭條
NEWS HEADLINES
一份最新報告顯示,旅居美國的外籍人士表示,在這裡生活的最大好處是有大量的就業機會,但對許多人來說,高昂的生活成本讓這種生活充滿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