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人:全球經濟復甦有望但後繼乏力

標籤:

【大紀元8月24日訊】(大紀元記者海寧編譯報導)《經濟學人》最新一期的文章認為,經濟衰退給全球帶來重創,但是此次1930年代以來最嚴重的衰退或許已經結束。這並不說明前途一片光明。漫長且痛苦的U形復甦也許正在開始。

文章說,世界各國的經濟情況都有所好轉。包括中國在內的亞洲新興經濟體開始復蘇,其中幾個國家在第二季度的折算年度增長率(annualized rates )已經超過10%(譯者註:中國的增長率存疑。今年5月份的一期《經濟學人》有專文論述中國可疑的增長率)。4到6月間,少數發達經濟體也已經出現小幅增長。日本工業產出的折算年度增長率達到3.7%,德法兩國增長也達到1%以上。美國住房市場已經出現緩慢回穩跡象,失業率上升的幅度正在放緩。大多數預測者預計,其工業產出將在7至9月間開始擴張。與一年前相比,絕大多數經濟體規模均縮小。但按季度來比,它們均復甦在即。

這是個好消息。工業產出停止下降總是復甦的前奏。不過,一個有趣的問題是這場復甦將是何種形式的復甦。爭論圍繞著三種情形:「V」形,「U」形和「W」形。由於被壓縮的需求得到釋放,V形是一種猛烈的復甦。U形則要疲軟一些,較平滑。W形復蘇的增長將在幾個季度後再次下滑。

樂觀者認為這次衰退的規模預示反彈將十分有力。他們指出,緊隨美國戰後大蕭條的是一次活力十足的復甦。再如1981-1982年衰退之後的兩年,工業產出驟升,平均增長率將近6%;而本次危機中生產萎縮甚至比1980年代那次更強也更長。

但是悲觀派認為,這次衰退的原因決定了復甦將是虛弱的,甚至會二次衰退。與典型的戰後蕭條不同,這次衰退是金融泡沫破裂的產物,而不是高利率。在過度負債的借貸者需要重建他們的資產負債表,金融體系須得到修復的情況下,未來增長可能乏力,而且容易出軌。1990年代日本銀行業危機曾讓這個國家的經濟停滯十年之久;而1997年生硬的加稅又將其拖回衰退之中。

「V」代表脆弱(Vulnerable)

上述兩者觀點都不一定正確。本次全球危機不僅混合了若干種不同類型的衰退,各國的對策也是史無前例的。對那些泡沫經濟體,衰退集中體現在資產負債表上。債務驅動的消費模式難以為繼。崩潰的深度和廣度被全球金融產業的停轉放大,造成投資者信心崩盤,股價暴跌。歷史上最大規模的財政刺激計劃隨後出台。如何復甦將依賴於這些力量相互作用的結果。

在刺激政策生效以及庫存週期的作用下,復甦的形狀短期內看起來會像「V」形。在新興亞洲國家,金融交易解凍,股票市場反彈,巨額財政刺激都引發經濟反彈。政府的支持,特別是就業補助和新車購買補貼,代替了德國和法國的疲軟需求。隨著出口訂單上升以及信心增長,接下來幾個月可能會出現驚人的繁榮。在美國,財政刺激也開始見效,「現金換舊車」計劃將在短期內支撐起企業的產能。這些公司遲早會停止削減庫存。

建立在股市調整基礎上的反彈必然是暫時性的,基於政府刺激的復甦也注定無法持久。除這兩個因素之外,並沒有太多值得慶賀的理由。由於法拍上升,高失業率,以及購房者稅收優惠終止,美國房市或許會再次下跌。即便房市趨穩,由於美國家庭需要償債,消費者支出將持續衰弱。在美國及其他泡沫破裂的經濟體中,復甦簡直無法想像。其他經濟體V形復甦也只可能在國內旺盛的個人需求替代政府的財政刺激政策才可能發生。在日本及德國,失業還將進一步增加,復甦看來短期內不可能發生。新興經濟體可能性稍大,特別是中國。但中國需要進行從貨幣政策到財政津貼的一攬子改革,才能提高勞工收入並鼓勵國內消費。沒有這種改革,全球復甦可能無力和脆弱。在今後幾年,令人沮喪並漫長,帶有微弱增長的U形復甦極有可能是全球經濟走勢。

(原文刊載於《經濟學人》8月20日,題為U, V or W for recovery。)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加消費者信心指數開始回升
福布斯:09最佳商業國 丹麥美國加拿大
經濟前景  加人最樂觀  愛爾蘭人最擔心
梁京:中國經濟會是全球經濟復蘇的領頭羊嗎?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