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廚餘不多餘 肥水不落外人田

人氣: 5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7月21日訊】〔自由時報記者王秀亭/台東報導〕家中廚餘經過處理,也能成為有用的堆肥,讓家中蔬果長得大又美。縣環保局推動社區、學校自己做堆肥,凡有意願的機關團體皆可提出申請,以減少週遭的有機質廢棄物。

環保局廢棄物管理科表示,台東縣幅員狹長,各鄉鎮部落人口少,資源回收物量小,尤以廚餘為最,通常要累積至一定數量,開個1小時車程送至位在台東市廚餘回收場,實在不符經濟效益。

廢棄物管理科指出,台東市區的垃圾中,僅有3成是廚餘等有機物,鄉鎮部落產生的垃圾,反而有7成為有機物質,卻受限人口數,垃圾量本就不高。

為有效解決部落裡的廚餘,減少運送的不便,環保局推動原住民部落廚餘堆肥種植實驗計畫,嘗試將廚餘堆肥當成土壤改良劑,或作物的追肥,栽培縣內常見的釋迦、稻米、木瓜等作物。

廢棄物管理科表示,不是所有作物都適於使用廚餘堆肥,部份作物可能出現提早老化現象,稻、菠菜、芹菜、香菜等皆有此類問題,但對於釋迦、酪梨、木瓜、檸檬、蔥、小白菜、空心菜、莧菜等有良好反應,甚至可栽培大出兩、三倍的果實。

環保局表示,種植實驗未來將供農民參考,亦號召更多農友、社區、學校加入自己做廚餘堆肥行列,目前有大鳥、都蘭、大南、賓朗等國小、賓茂國中及新園社區發展協會等響應,且有不錯成效。


經過環保局種植實驗,檸檬可長得比一般檸檬大上五、六倍。(自由時報記者王秀亭攝)

臭臭不要來 堆肥輕鬆做

台東縣廚餘回收場製作的堆肥,近年來成為民眾、農友索取回家,做為栽培作物的好選擇,時常供不應求。環保局表示,廚餘堆肥可以輕鬆做,只要掌握訣竅,不僅省錢做環保,還能自行栽培大又無毒的蔬果,可說是一舉兩得。

廢棄物管理科表示,有意在家自製廚餘堆肥的民眾,需先準備60公斤以上容量的廚餘桶,將瀝乾水份的廚餘切成3公分小塊放入,累積至5至10公分後,再放入混勻的2份發酵用菌種,及1份粗糠、木屑或乾咖啡渣做為發酵層,以此法累積至八分滿,即可封桶。

廢棄物管理科說明,開始堆肥後7至14日,就會產生液肥,每3至7天收集一次,可稀釋30倍,用於通水管、替馬桶及化糞池除臭,皆有不錯的效果,封桶後收集的液肥,稀釋300倍,可施肥在菜園、花圃、盆栽中,至於封桶3個月後的堆肥,可以一比三至五的比例,與土壤混合使用。

不過,製作廚餘堆肥時,產生的異味易令人怯步,廢棄物管理科表示,只要將廚餘水份瀝乾,堆肥桶容量在60公斤以上,讓桶內熱能發揮作用,臭味即可遠離,若有任何疑問,可向環保局詢問,電話:221999。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