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李子恆以音樂發抒對原鄉金門的愛

人氣: 8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2月20日報導】(中央社記者倪國炎金門 20 日電)還記得膾炙人口的校園民歌「秋蟬」嗎?創作者正是金門人李子恆。在走過近30年的音樂路,他將推出新專輯「月光海峽─50鄉愁」,以音樂發抒對原鄉金門的愛。

老家在金門蜂腰部、明代皇帝御賜里名「瓊林」的李子恆,金門高中讀了一學期後,16歲孤身前往台灣奮鬥,寫詞又作曲在流行音樂界闖出一片天地。

李子恆以一首服役時的作品「秋蟬」,唱紅民歌手楊芳儀和徐曉菁,同時獲得金鼎獎殊榮,自此走上音樂創作路。

李子恆發表的詞曲作品 400 首,製作唱片 70 多張,重要合作歌手有蔡幸娟、姜育恆、小虎隊、費玉清、王傑、周華健、南方二重唱、江蕙等,迄今傳唱不絕的「星星知我心」,以及電視八點檔連續劇「娘家」片尾曲「牽手」等,均出自其手筆。

不過,走過流行音樂後,53歲的李子恆轉折到宗教音樂,以及投注原鄉文化,預定今年秋天發行「月光海峽─50鄉愁」即是創作轉折的成績單。

李子恆說,創作原鄉音樂雖然很辛苦,但是人生有價值和意義,讓他有創作的動力,決定偏向非功利性音樂努力。

事實上,在1999年,李子恆應金門縣政府邀請,為金門文化節「烽火歲月番薯情」活動主題曲「番薯情」作詞作曲,為第一次創作金門音樂。

「番薯情」不但在金門傳唱、地位有如縣歌,更隨著金門縣合唱團「落番」到南洋表演,歌詞中「阮是吃番薯大漢的金門子、黃種白仁心赤赤,咱是靠蕃薯生活來疼生命、著愛一代一代傳過一代聽」,引起海外金門鄉僑熱烈的迴響,認為唱出金門遊子的心聲。

李子恆表示,對金門的音樂創作,從「番薯情」開始,一直在累積情感中,原鄉意識逐漸濃烈,感官透過時間淬鍊才形成「月光海峽─50鄉愁」的構想和實現,這是首度嚐試以金門原鄉為題材的音樂專輯。

「月光海峽─ 50 鄉愁」專輯,收錄李子恆10首作品,其中,僅「番薯情」、「燈」兩首為舊作,新作則有描述閩南建築的「燕尾」、「風獅爺」,關注太武山的「山的沉思」,與高粱酒有關的「白龍吟」、和懷念老家的「金沙溪」等,均是以金門為創作內容,表達出對戰爭、文化的省思。

其中,李子恆的表哥、作家黃克全共襄盛舉,專輯中「燈」、「金沙溪」歌詞為黃克全作品。李子恆說,「金沙溪」是與表哥童年的記憶,也是對鄉愁、鄉情的紀錄。

台灣文學家鍾理和以「原鄉人」享譽文壇,經過近30年台灣音樂花花世界的李子恆,將創作焦點回歸原鄉金門。走過烽火、邁向和平的金門音樂是什麼?備受期待,但可以肯定的是,李子恆以音樂表達出對金門不變的愛。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