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墓確認在安陽 破解千古之謎

人氣 12
標籤: ,

【大紀元12月28日訊】近日,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安陽縣安豐鄉西高穴村搶救性發掘的一座東漢大墓獲重大考古發現,經權威考古學家和歷史學家根據考古資料現場考證研究,確定這座東漢大墓為文獻中記載的魏武王曹操高陵。

據《河南商報》28日報導,昨日上午,河南省文物局、河南安陽市及國家文物局有關方面負責人與部份專家學者一起在京舉行新聞發佈會,向新聞界公佈了這一重要發現。

據出席發佈會的專家、學者介紹,大墓位於河南省安陽縣安豐鄉西高穴村南,2004年底後曾多次被盜。為有效予以保護,2008年12月,經報請國家文物局批准,河南省文物局組織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開始對墓葬進行搶救性考古發掘。

文學作品中的曹操生性多疑、狡詐,為了防止後人盜取他的陵墓,臨終前設72「疑塚」,以混淆視聽。

昨天,該項目的考古隊隊長、河南省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員潘偉斌說:「這次的發掘非常有價值,我們破解了一個千古之謎!」

潘偉斌回憶說,能夠發現曹操墓,完全是一個意外。2006年的時候,他們在安陽進行考古發掘,當時有人舉報附近有盜墓賊出入。後來當地公安又破了一個文物的案子,就請他們去鑑定,一看不打緊,這裡的東西是東漢時期的,非常重要,需要進行搶救性發掘。

「發掘前,盜墓賊已經來這裡不計其數,我們根本就沒抱什麼希望,誰知道竟然發現了一個曹操墓。」

曹操墓相對來說較「寒酸」

曹操的薄葬究竟薄到什麼樣的地步?與同時代的帝王將相相比,是不是寒酸很多?

潘偉斌解釋說,薄葬制是曹操生前一直提倡的。原因,一是跟他早年參與過盜墓活動,目睹不少墳墓被盜後屍骨狼藉有關。二是跟他一直提倡的節儉生活有關。

「當時連年征戰,社會財富極度貧乏,在這種大環境下,曹操就提倡薄葬制。據說,曹操這個人也是非常節儉的,10年只蓋一條被子,死的時候就是穿著當時的衣服入殮的,衣服上還打著補丁。」

「該墓的薄葬主要體現在兩方面。一是沒有像同時代蜀國、吳國的帝王貴族那樣,放很多玉器、金器在裡面;玉圭、玉璧這些禮器雖然都有,但全部以石頭代替。另外,東漢很多墓裡都有精美的陶器,這個墓裡的陶器不僅個頭小,而且做工粗糙。」

72疑塚純粹是歷史穿鑿附會

1700多年後,一代梟雄曹操的墓地終於被找到了,那麼坊間流傳的72「疑塚」之說又是從何而來?

潘偉斌說,這完全是歷史的穿鑿附會。這跟時代需要有關。因為曹操墓地表沒有任何建築,唐以後就找不到了。宋朝時,為了宣揚忠君思想,一些文人就批判「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曹操,讓他變成了白臉奸臣。後來,金、元佔領了黃河以北地區,但是他們一直對黃河以南虎視眈眈,這和曹操當年統一天下的構想是一致的。因為同樣的政治訴求,統治者就開始宣揚曹操的雄才偉略,並將河北磁縣的72塚古墓群誤認為曹操墓。

「但是清末不少盜墓賊挖開後,卻發現裡面的東西是東魏、北齊時期的。新中國成立後,我們的考古人員也進行了發掘,證實那裏確實不是曹操墓。」 

發掘後發現,該墓平面為甲字形,坐西向東。這座帶斜坡墓道的雙室磚券墓,規模宏大,結構複雜,主要由墓道、前後室和四個側室構成。斜坡墓道長39.5米,寬9.8米,最深處距地表約15米;墓壙平面略呈梯形,東邊寬22米,西邊寬 19.5米,東西長18米;大墓佔地面積約740平方米。

該墓雖被多次盜掘,但仍倖存一些重要隨葬品。共出土器物250餘件,有金、銀、銅、鐵、玉、石、骨、漆、陶、雲母等多種質地。器類主要有銅帶鉤、鐵甲、鐵劍、鐵鏃、玉珠、水晶珠、瑪瑙珠、石圭、石璧、石枕、刻銘石牌、陶俑等,其中以刻銘石牌和遺骨最為重要。此次共出土刻銘石牌59件,有長方形、圭形等,銘文記錄了隨葬物品的名稱和數量。其中8件圭形石牌極為珍貴,分別刻有「魏武王常所用格虎大戟「魏武王常所用格虎大刀」等銘文。在追繳該墓被盜出土的一件石枕上,刻有「魏武王常所用慰項石」銘文。這些出土文字材料為研究確定墓主身份提供了重要的、最直接的歷史學依據。

在墓室清理中,發現有人頭骨、肢骨等部份遺骨,專家初步鑑定為一男兩女3個個體,其中,墓主人為男性,年齡在60歲左右。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苗縣百年清朝進士古墓  擬列古蹟保存
陳乃榮週日飆歌戲逗粉絲
重慶頑童踢出一座清代青花瓷古碗墓
南京古墓群建別墅  5年叫不停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