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節的故事

人氣 161
標籤:

【大紀元11月26日訊】(美國之音2009年 11月 25日報導)每年11月的第四個星期四是美國的感恩節。

對普通的美國人來說,這一天意味著甚麼呢?

來自田納西的喬爾.阿普頓說:

“在我們家,感恩節意味著兄弟姐妹,表兄弟,表姐妹,叔叔阿姨都聚在一起。每個人都帶來自己的拿手菜,擺出最好的瓷器,享受全家人一起吃感恩節大餐的家庭氣氛。小孩們在一起玩兒,大人們看電視上的美式橄欖球賽。總之,感恩節是一個非常特殊的日子。”

亞利桑那州的吉姆.歐德曼說:

“我記得小時候我父親開公車,我母親在餐館端盤子。因為他們的工作,我們不是每次都能全家一起過感恩節。大概在我12歲那年,他們兩個正好都趕上休息,我們全家過個一個真正的感恩節,我們吃了火雞大餐,我們每次都吃南瓜派,幸運的時候上面還有奶油。那一天真的是留下了美好的回憶。”

*感恩節的故事-真實與傳說

這是一個人們熟知的故事。1621年秋末,大約100個英國清教徒來到了新大陸,經歷了一個嚴酷的冬天,喪失了一半人。

第二年秋天他們獲得了豐收,邀請曾經幫助過他們的萬帕諾阿格族(Wampanoag)印第安人舉行慶祝。

這個溫馨的故事已經流傳了很久了。

不過歷史學者說,這個傳說中有很多不實和誇大的地方。

普利茅斯種植園研究食品發展歷史的凱瑟琳.科爾亭女士說,當時的確有90個萬帕諾阿格族男子來到這裡和英國清教徒聚會三天,在一起吃喝,但是沒有記錄顯示印第安婦女參加了聚會。

而且當時不太可能有人把這次聚會稱為”感恩”活動。

“對這些清教徒來說,感恩有著非常特殊的意義。一定要發生了不同凡響的事情才舉行感恩活動。而不是一般的,每天都可能發生的事情。豐收並不是那麼不同凡響,對他們來說只要上帝開恩就可能獲得豐收。”

再說了,清教徒給人的印象是虔誠、樸素,似乎不太可能大吃大喝地狂歡,不過科爾亭女士說,也不能完全排除這個可能:

“他們生活在一個宗教信仰非常嚴格的時代,他們本身虔誠,不過當時的英國很講究生活享受,喝酒、開宴會、享受美食都是生活的一部份。可以肯定他們的生活中並不完全缺少快樂和享受。”

說到大吃大喝,現在的感恩節,每家每戶的飯桌上都少不了一只烤得香噴噴、外焦裡嫩的火雞,再加上火雞肚子裡的填料,還有土豆泥,南瓜派,現代的火雞大餐別提多豐盛了。

可是普利茅斯種植園食品歷史專家凱瑟琳.科爾亭女士說,第一個感恩節上人們可能吃的是鵝和鴨子,沒有吃火雞。

研究萬帕諾阿格族歷史的學者琳達.庫默斯也說關於第一次感恩節的傳說有很多不符合事實。她說,但是印第安人打了5頭鹿帶到了宴會,他們也沒有穿著考究的服飾、頭帶華麗的羽毛。不過,她認為,最大的誤解到不在於他們到底吃了甚麼,穿了甚麼:

“按照傳說,印第安人張開雙臂歡迎英國清教徒來到他們的土地,大家一起吃火雞,然後快樂地生活在一起。這是第一次感恩節,也是感恩節傳統的開始。按照這個說法,土著印第安人是心甘情願地接受了被殖民化的現實。但事實並非如此。”

清教徒和萬帕諾阿格印第安人的友好協議持續了50年,協議破裂後雙方陷入流血衝突。

*感恩節的來歷

美國獨立以後,第一任總統喬治.華盛頓1789年發表了感恩節公告。

後來有人開始推動將感恩節定為正式節日。

林肯總統自1863年開始每年都發佈感恩節公告。

1941年羅斯福總統執政的時候感恩節才成為了一個聯邦假日。

*感恩節怎麼過

感恩節現在是美國的重要假日, 有的人甚至把它看得比聖誕節還要重要,因為他們覺得聖誕節的宗教意味很重,而感恩節是一個單純的家庭團聚的日子。

不過,感恩節怎麼過,感恩節大餐吃甚麼並沒有一定的”規則”,重要的是家庭團聚。

而且有的人還專門喜歡別出心裁呢。

賓夕法尼亞州的布奇.杭辛格也吃火雞,不過:

“我不會到店裡買,我要自己用獵槍打一只火雞。”

那麼來自世界各國的移民又是如何過感恩節呢?

胡佳特.蒙貝拉來自咯麥隆:

“我生在咯麥隆,在法國長大。現在我住在華盛頓。對我來說感恩節挺奇怪的。因為法國最重要的節日是聖誕節,不是感恩節。”

記者問她印象最深的感恩節是甚麼?

“我的第一次感恩節。那時候我在紐約。當人們把火雞端上桌子的時候,我簡直驚呆了,這麼大個兒的火雞,這麼多吃的東西。”

*經濟衰退中的感恩節

今天的感恩節美國人或許要感謝的是經濟正在走出低谷。

不過失業率仍高達10%,美國農業部發佈的一份報告顯示,美國有1千7百萬個,也就是15%的家庭,在2008年曾經一度面臨飢餓威脅,這是農業部1995年進行這項調查以來最高的比例。

所以感恩節也是美國人發揮善心,向慈善機構慷慨捐贈的季節。

相關新聞
臺灣同鄉會與留學生共享火雞大餐
治安巡邏義工4年半堅持獲讚揚
美進入節日消費高峰 專家供八大省錢訣竅
黑色星期五割喉折扣戰 零售業績可望回穩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