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吳志揚:制訂後京都協定書 避發展失序

人氣: 2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10月8日報導】(中央社記者江俊亮嘉義縣 8日電)中正大學校長吳志揚赴日本參加科技社會年度論壇回國後今天表示,這次論壇呼籲制訂「後京都協定書」,面對全球氣候變遷,以及如何避免科技發展失序,科學家扮演關鍵角色。

第六屆科技社會年度論譠(STS Forum), 日前在日本京都召開環保協商會議,有來自 87國的800多名產官學者及11位諾貝爾獎得主參加,並為「後京都協定書」凝聚共識。

前中研院長李遠哲、中研院長翁啟惠、高鐵董事長歐晉德、加州大學教授徐霞生、吳志揚代表台灣出席,吳志揚也是國內唯一受邀與會的大學校長。

吳志揚表示,限制各國二氧化碳排放的「京都議定書」(Kyoto Protocol)將於2012年到期,由於全球氣候暖化問題嚴重,各國勢必簽署新的氣候協定,以免氣溫持續上升,讓地球發生更多災害。

這次 STS Forum於會議上發表聲明,呼籲美國、中國及印度等 3國應積極參與「後京都協定」,希望各國能夠凝聚共識,順利於今年12月哥本哈根召開的「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第15次締約國大會中擬定新的氣候協議,以銜接2012年到期的京都議定書。

他說,「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第15次締約國大會(COP15)將於12月7日至18日於丹麥首都哥本哈根舉行,雖然距大會召開日僅剩下70天,但各國至今意見仍舊分歧。

吳志揚指出,各國未達共識的主因是,工業國認為中國、印度等開發中國家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大,應共同承擔減量工作,而非只由工業國承擔,但開發中國家則認為如今氣候暖化,是工業國過去 200年種下的禍害,工業國理應負起較大減量責任。

因此,各方認為哥本哈根會議是否能順利完成後京都的新協議,中國、美國的態度是關鍵。

吳志揚說,如何避免科技發展失序,科學家扮演關鍵角色,大學等學術單位應協助政府和產業制定環境政策,讓科技與環境能共榮並進,為環境盡一份心力,避免氣候變遷問題更加惡化。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