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諾貝爾醫學獎得主: 成功所在 興趣使然

人氣 13
標籤:

【大紀元10月29日訊】(大紀元記者文敏馬里蘭州巴爾的摩市採訪報道)2009年度諾貝爾獎創造了女性得主的一個記錄——達到了前所未有的五位之多,其中包括生理學或醫學獎授予兩位女性科學家卡蘿爾‧格雷德(Carol W. Greider)和伊麗莎白‧布萊克本(Elizabeth H. Blackburn)。她們與傑克‧紹斯塔克(Jack W. Szostak)共同分享這個獎項。這三位科學家的發現攻克了生物學的一個重要課題,即染色體在細胞分裂過程中是怎樣實現完全複製,同時染色體如何受到保護而不至於發生降解。

卡蘿爾‧格雷德是百年歷史上最年輕的諾貝爾生理醫學獎女性得主。格雷德的貢獻在於鑒別出端粒酶(telomerase)。

2009年10月27日下午,卡蘿爾‧格雷德博士在位於馬里蘭州巴爾的摩的約翰霍普金斯大學PCTB樓(Preclinical Teaching Building,臨床前教學樓)的辦公室接受了大紀元時報記者的專訪。


卡蘿爾‧格雷德是百年歷史上最年輕的諾貝爾生理醫學獎女性得主。格雷德的貢獻在於鑒別出端粒酶(telomerase)。(攝影:麗莎/大紀元)

「興趣最重要」

卡蘿爾‧格雷德博士繪聲繪色地向記者講述了當年如何選擇生物化學作為自己專業的。她當時到各個實驗室轉轉,有些實驗室覺得還行,有些實驗室覺得不怎麼樣,當轉到生物化學實驗室時,卡蘿爾覺得這是她的興趣所在。她當時很激動,知道這就是她要做的。

回憶起自己的成長過程,卡蘿爾說,她沒有什麼特別的人生目標,也沒想到要做甚麼樣的教授。在人生旅途中,會有很多不順心的事情:實驗不順、實驗室運營不順、拿不到基金資助……如果這個人有興趣,那他就會願意突破困難向前走。

卡蘿爾‧格雷德是個很勇敢的人。一般來說,一個博士研究生往往都會選擇一個容易的課題,但她卻找了個非常新、而且很冷僻的課題,她要驗證端粒酶的存在。

23歲的卡蘿爾於1984聖誕節作出了這個最終奠定她獲得諾貝爾獎的實驗,她第一次找到了端粒酶存在的跡象(the first hint)。記者想看看她當年那張電泳膠圖,她快速地找出來,並高興地與這個奠定諾貝爾獎的實驗見證合影。

看著顯示一串串像梯子一樣規則排列的條帶的膠,可以想像當時的她會有多激動,因為在這之前,沒有任何人證明過有這種酶的存在,而她首先摸到了「像」。雖然當時找到了「跡象」,但她和她手下的人並沒有陶醉在這個實驗中。卡蘿爾告訴記者,她們進行反覆的驗證,一年後終於得到有說服力的數據,證明發現的酶就是她們要尋找的端粒酶,最後這個成果發表在第二年12月的《細胞》(《Cell》)雜誌上。

由於格雷德博士是在聖誕節這一天做實驗時得出這個重大發現的,當被問及她「是不是鼓勵手下的人加班加點,節日也不例外」時,她笑了,「不是。你要享受生活,你得有興趣去做事。」

「家是第一」

格雷德博士2003年當選院士,2006年拿到艾伯特‧拉斯克醫學研究獎(The Albert Lasker Medical Research Awards),拉斯克獎極負盛名,有時也被稱為是「美國的諾貝爾獎」。格雷德博士今年拿到諾貝爾獎,真是實至名歸。

作為一位事業頗為成功的職業女性,卡蘿爾‧格雷德是如何兼顧家庭的呢?格雷德其實是一個很注重家的人。在她的辦公室門口,貼著她的一對兒女的照片。

「當我工作時,我就專注於工作。當我在家時,我就傾注家庭。」「家庭總是第一的。」她補充說。

她說:「我在研究中花很多時間,但週末我總是和家人在一起。」卡蘿爾不僅注重家庭,也愛好運動。


在卡蘿爾‧格雷德的辦公室門口﹐貼著她的一對兒女的照片。她說:「當我在工作時,我就專注於工作。當我在家時,我就傾注家庭。」「家庭總是第一的」。(攝影:麗 莎/大紀元)

研究成果對於攻克癌症有深遠影響

如果沒有後來的研究表明端粒酶與老年病、癌症及其它疾病的關係,這個端粒酶很有可能就和別的很多蛋白質一樣被束之高閣。

卡蘿爾最初是研究四膜蟲,這個模型是一種纖毛原蟲,當時她之所以利用它是「因為它有40,000個染色體」。所以一開始,她並沒有認識到她研究的東西有這麼多的臨床應用價值。從最初發現到逐漸認識到端粒酶與癌症、肺纖維化、老年退化性病變有關,多年來積澱了很多人持之不懈的努力。目前,她的實驗室建立了很多老鼠疾病模型。「通過阻斷端粒酶,有可能治療一些癌症。」她說:「這鼓勵人們致力於治療研究。」

對端粒酶來說,應用於臨床有兩方面。一方面,癌症端粒酶激活,如果發展藥物阻斷端粒酶,會治療一部份癌症。另一方面,一些退化性病變,因為端粒酶缺乏,那麼補充端粒酶可能也是一個方向。對於目前流行的基因治療,格雷德並不樂觀,因為已經有二十年歷史,但並沒有實質性進展。格雷德更傾向於發展小分子藥物直接作用於端粒酶。

對於目前一種流行的說法:一個人的經濟生活方式會影響端粒長度,從而跟保持年輕有關。格雷德博士並不認為一個人的生活方式會影響端粒長度,她更傾向於將端粒與遺傳性疾病聯繫。看到目前有很多研究在檢測端粒酶複合物突變與疾病的關係,比如再生障礙性貧血、癌症、皮膚病(主要是先天性角化不良,英文為dyskeratosis congenita,縮寫是DC或DKC),記者擔心這些研究成果會不會被保險公司利用來抬高病人的保費。

「不會的。」格雷德介紹了美國國會通過的法案,禁止在僱傭人與投保過程中有遺傳歧視。

在離開格雷德辦公室時,記者注意到牆上的一幅中國畫,這幅畫是她的一個中國學生送給她的,畫中的竹子鬱鬱蔥蔥,遒勁,生機勃勃,恰好是這位最年輕的諾貝爾醫學獎獲得者的寫照。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黃芩:從諾貝爾獎奇蹟城說開去
諾貝爾獎奇蹟城市 德國古城哥廷根
苦膽︰「華」而不實
諾貝爾獎得主李遠哲:回歸傳統 關心地球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