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經濟指標停、看、聽

讓你、我的錢,不再迷路(4)

羅先(Na Shine) 、李明露(LeeMyoung-Lo) 

標籤:

哪些才是真正重要的經濟指標?

正確分析的方法又是什麼?

我們如今正處在經濟週期的哪一個階段?大環境的趨勢變化又是如何?以上種種問題,均為各位探索經濟的重要線索。

…………………………………………………………….
掌握目前的經濟狀態不只為了創業,對於個人的財務規畫其實也同樣重要。而這些資訊多半透過大眾媒體而來,主要則是反映在統計數值之類的指標中。

不幸的是,這些平淡無味的數值往往被賦予多元的意義,變成人們誤解的根源。大文豪馬克‧吐溫(Mark Twain)就經引用「謊言可以分成三種──謊話、受詛咒的謊話以及統計。」這句話,強調我們應該更謹慎地分析統計數值的事實。

經濟學是用於研究我們所持有的勞動、資本、原料等資源,應該如何分配才能生產更多商品/服務的一門學問。由此延伸的最佳化資源分配,則以義大利經濟學者維弗雷多‧帕雷托(Vilfredo Pareto)之名來命名稱的《帕雷托法則」(Pareto principle;也可稱為80/20法則)為最。

由此可見,我們應要檢視的是資源是否一如這個法則地被賦予最佳化,以及與資源如何被分配有關的一切事情。而在這裡,錢當然是資源分配概念中,最重要的角色。

第3章將介紹統計與經濟指標的真正涵義,並且說明正確分析的方法。這些因素正是提供我們了解,現代人正處在信用週期的哪一個階段?

而這對於資源分配又有著什麼樣的影響力?這些可都是用以掌握趨勢變化的重要線索。

以「趣味」為主的經濟報導

經濟新聞也是一種需求/供給

對於新聞媒體商業化的報導方式,大家應該皆略有耳聞或認知。個家媒體對於這種做法也多半都有自己的一套說辭──唯有將各位想要聽到的新聞經過包裝,才能擁有較高的訂閱率和收視率,媒體們反倒是將責任推卸到一般社會大眾身上了。

標榜以「趣味」為主的新聞媒體,不時扛著「平衡新聞報導」的大旗,而實際上卻又盡是在報導一些毫無意義的言論,或是政治人物無聊至極的爭吵畫面,即便是經濟觀點亦是如此。徒然在已拍案定案的結論上,強行冠上經濟指標,企圖看圖說做事。

1‧經濟報導與資訊正確性的不夠對稱

經濟活動是每一次選擇的延續。關於什麼事情該有什麼樣的處理方式,只要有選擇,就會產生所謂的「機會成本」。

因此,我們需要減少機會成本的浪費與執行失誤的頻率,也就是為了擴大價值所必須專注的資訊探索。

透過正確且大量的資訊,我們可以擴大當下運轉中的經濟性選擇成效。也就是說,對於確保經濟性價值而言如何克服資訊的不對稱性,確實是個關鍵。

但目前有個問題亟待克服,那就是現今媒體的傳遞功能,遠比資訊傳遞更加顯廣告效果十足;在此我們以媒體大亨梅鐸(Rupert Murdoch)為例,其麾下包括福克斯電視台、福克斯新聞台在內,擁有一共35家電視台以及《華爾街日報》等30家報社、11家有線電視台,該集團規模龐大、影響深遠!

隨著媒體的獨家壟斷的日趨深化,資訊報導尤以經濟資訊的不對稱性更加深化,已是實情。

我國其實也不例外。一旦輿論的機能越是與龐大的勢力結合,我們便更加難以取得正確的經濟資訊。
在此,大家若是能站在將新聞媒體視為是一種「宣傳」或「廣告」的角度,想要正確解讀它們,或許也會比較有可能了。

相信大家都不會只是基於取悅眼睛和耳朵,而就盲目地接受那些在豐富、有趣並且華麗的廣告中出現的商品吧?

2‧經濟報導也是一種需求/供應

大家想必都認同,一如價格是供需曲線上的一個交會點,經濟(財經)新聞同樣是根據市場供需來反映現狀。媒體將流通於市場上的資訊加以統合、分析,透過報紙來記錄,或是經由電台廣播來報導時事。

既然如此,這裡所指的需求又是什麼?我認為,這些財經新聞的需求最大宗者,其實還是那些等待特定事件出現利多消息的活動參與者(亦即投資人或特定族群);他們既可能是這一類新聞報導的廣告主,也可能是希望能夠不負眾望,不斷供應更多相關新聞給社會大眾的輿論本身。

例如刊載在報上的新聞報導,某一篇新聞中即強調,2009下半年將是購屋的最佳時機。像這樣的新聞報導,需求者會是哪一個族群?是渴望脫離無殼蝸牛一族的人,還是等待時機,想要換屋的實際需求者?

而萬一這篇報導的需求者真如文中所提的,是想要脫離無殼處境的實際需求者,那麼,媒體在不動產市場的景氣確實回春之前,實在不該釋出這樣的訊息。

而這其實是為了提供新聞的需求者,即實際的購屋需求者正確的訊息,並且希望藉以保障他們的權益。

然而,在通貨緊縮蔓延的2009年初,時局正如下圖所提供的一篇財經新聞那樣,這種隱約地在鼓吹大家重燃希望的評論觀點,確實在很多的媒體上點綴出迷人的廣告效果。

跟2008年上半期一樣,許多財經新聞均報導說,等到房價降到2009年底的最低點時,這就是最好的購屋時機。看看這些號稱財經專家的名嘴們,大多只是不動產仲介代表或是理財專員罷了。

在最低點時進場購屋的說法絕對不是對經濟已做過全盤了解的人,所會提出的完善建議;反而是以價格作為重點,告訴社會大眾若與房價高點對比,房地產已經降到30~50%的幅度,從而建議大家進場購屋的內容而已。

可是,端看日本東京的房價指數(1976年100基準,日本運輸省)從1990年的477點降到2007年的195點,其中足足掉了60%,甚至是已過了20年卻依舊未見回春跡象來看,若只是單純地告訴大家價格下跌就是購屋時機,這實在是一個再危險不過的發想。

既然如此,這些財經新聞報導的背後需求者究竟是誰?我們可以更確切地說,就把這些新聞報導當作是為了更愚蠢的傻瓜(greater fool)而做的宣傳、廣告,其實就可以了。

而會受這種廣告、宣傳號召的傻瓜們,在參與市場投資交易時,希望有人會買下他們手上被套牢的不動產。只要這些傻瓜存在著一天,那些宣傳和廣告就會持續下去。

萬一有一天不再有人願意當傻瓜了,那又會是什麼樣的局面?那些專做搧風點火角色的新聞報導,自然就會轉向不一樣的內容去發展。總之,真正的買點應該是媒體看壞的時候,也就是當他們開始說真話之時。

若你具有敏銳的洞察力,那麼在解讀新聞字裡行間的隱藏含意時,通常是比較能夠心領神會的。

而這樣的洞察力有時反而是一種逆向思考,也就是說,用這樣的模式來解讀新聞,大家或許比較容易有所領悟。而既然如此,逆向思考眼前的財經局勢,究竟又代表了什麼樣的意義呢?@待續…

摘編自 《貶值密碼》 寶鼎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工薪家庭理財形式
我的目標:40歲賺夠1000萬就退休
有效管理財富,通膨安啦(9)
學童理財課程 培養金錢概念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