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彈性就業潮來臨 學者籲救急也要救濟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1月30日報導】(中央社記者唐佩君台北30日電)國際經濟不佳,出口衰退,學者認為國內失業問題已產生結構性改變,失業恐怕已非短期現象,彈性就業已成趨勢,建議政府除了推出「救急」計畫,更要進一步思考「救濟」計畫。

行政院主計處公布失業人數已突破50萬人大關,創下近5年來同期新高,另透過就業服務中心求才人數為92萬人,較96年同期減少15.7%,而求職人數則達到102萬人,年增22%。

台灣經濟研究院院長洪德生表示,觀察2008年8月以後,失業率該下降時不但沒下降,還逆勢上揚,可見失業率已不是季節性因素,而是結構性改變;因素與國內產業升級太慢、高度依賴外貿息息相關。

短期內國際經濟前景不明,面對節節高升的失業率,政府陸續提出立即上工、工作所得補助方案、充電加值計畫等,洪德生認為,這些政策立意良好,但效果有侷限性,不過仍應給政府鼓勵,不要一味否定計畫美意。

他分析,處理失業問題有治標及治本,目前政府提出是治標,屬於救急性質,治本之道應該是從協助企業融資、人才培訓及加快企業轉型,且台灣不應只靠製造業,另應重視服務業甚至新型創意產業的發展。

他說,這次全球經濟衰退主因是金融海嘯引起,是人為管理引起貨幣面的問題,回顧歷史上金融危機的特色是引爆的速度快、影響範圍大,但相對也會較快解決,目前各國大幅調降利率吸引資金轉入投資市場,近1個月也沒有再看到大型金融機構倒閉壞消息,顯示金融危機的高峰期已經過去。

因此他認為,政府對失業問題提「救急」方案,主要是想減少社會問題,雖然不會一次解決問題,但沒有永遠的不景氣,目前仍以先恢復經濟活力為主,未來再考慮發放社會救濟金。

不過,中央研究院經濟所研究員江豐富比較悲觀,他預期,失業問題不會短期消失,更大的失業潮可能在下半年爆開。

江豐富表示,有人說農曆年前要爆失業潮,這是過去的認知,現在景氣不好,工作都保不住了,以往那種抱著年終獎金跳槽的風潮不再,反而是若中國及美國經濟不快點復甦,高度依賴出口的台灣,可能會有更多公司撐不到年中。

江豐富認為,新政府近期提立即上工等計畫,其實民進黨政府時代也做過,歷史經驗已顯示提供3個月到半年的短期工計畫效果有限,這些人最後依舊失業,特別是這一波是高學歷者失業,政府又能提供多少就業機會?

他進一步分析,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即使景氣回升,台灣仍要面對失業問題,因為台灣高度依賴高科技產品代工,但高科技產品週期性短,賺個5至6年後技術可能面臨淘汰,利潤下降,未來高科技景氣波動勢必愈來愈頻繁,相關產業就業機會也就跟著波動,科學園區恐將無法再全面提供全職工作,而是彈性就業。

江豐富認為,未來竹科會變成視接單情況來釋放工作機會,工程師可能上班3至6個月,剩下的9個月至半年則是待業中,這種情況會愈來愈多,大家不用難為情。

因此,他建議政府要看清楚趨勢,充分就業時代已經過去,未來的高科技業已不太可能長期處於24小時開工,而應配合彈性就業時代來臨去設計配套措施,不應一味等待景氣好轉,而應立即啟動社會安全機制,也就是「救濟重於救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