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精英相繼尋死 港自殺率與十年前相當

人氣 2
標籤:

【大紀元7月29日訊】(大紀元記者吳雪兒香港報導)7月22日,匯豐銀行一名曾膺最佳營業員,懷疑因工作壓力,下班後在藍田興田跳樓自殺身亡。事隔3天,7月25日,香港一名高級督察疑因工作壓力,在灣仔警察總部辦公室開槍自殺身亡。雖然3天內發生兩單涉及機構高層人員自殺個案,但香港撒瑪利亞防止自殺會中心主任趙美艷認為,兩單均屬個別個案,並不反映社會實際情況。

另外,據香港撒瑪利亞防止自殺會提供的2007年數據顯示,香港自殺率有回落到10年前的趨勢。

三天內兩名精英相繼尋死

22日晚上7時許,懷疑工作受壓,任職匯豐銀行尖沙咀分區總監的劉學斌﹐被發現從興田恩田樓高處墜下,頭部爆裂,途人報警。

53歲的劉學斌負責監管區內約10間分行,月薪10多萬,平日在彌敦道分行上班。據悉,劉為好好先生,性格隨和,熱愛家庭,與同事和下屬相處融洽。唯銀行業近年競爭激烈,員工需要負擔推銷信用卡、保險等額外工作,兼且要追配額,壓力沉重。據悉,劉的家人向警員表示,劉近期曾透露因為工作問題不開心,鬱鬱不歡,警方研判他因此尋死。

事件發生的3天後,41歲的高級督察陳功偉倒臥在灣仔警察總部堅偉樓二樓的辦公室內,胸部中槍受傷,救援人員到場後不斷替他做心外壓,但他已沒有知覺,抬上救護車送往瑪麗醫院救治,抵達醫院前已證實死亡。

陳功偉是港島刑事總部第二隊主管,曾獲香港行政長官頒授警察長期服務獎章。他負責調查過幾宗重大案件,包括2006年香港仔一條行人隧道警員黃少鵬被同袍襲擊槍傷案,去年夜總會女公關許榮勒索高官案,以及今年5月負責調查港島東及灣仔區14宗老人被劫案。

雖然3天內兩單自殺案,死者同是高級職員,但趙美艷認為,兩單均屬個別個案,並不反映社會實際情況,因為過去幾年的數據也沒有反映出這個群組有某種的傾向或趨勢。反而在長者年齡組群的自殺人數,在過去幾年持續地高企。

及時救助很關鍵

趙美艷說,香港一些機構一向有進行壓力研究,但從實際經驗中看到,及時求助很關鍵,而專業人士遇到困難時,不輕易去求助,她希望專業人士遇難題時,應嘗試找一些協助。

在求助個案方面,2007年撒瑪利亞會收到的總求助個案為10,939(4,809男,6,051女,79不詳),比2006年的求助個案高1,549。

據撒瑪利亞會提供的2007年統計數據顯示,香港有855人自殺死亡(平均每天2.34人),較2006年減少332人。自殺者年齡層前三位分別「70歲以上」及「30至39歲」、「40至49歲」,3個年齡層合共佔501人。總體自殺率為12.3%(2006年自殺率為17.2%)。而自殺個案中居前三位的是,不被重視的失業者、退休人士,以及家庭主婦等。

趙美艷指出,2007年的自殺數字回落到10年前的水平,自殺率降低是一件好事:「當然從另一角度看,任何一條生命的消失都是可惜的。」

至於有分析指近年經濟好轉,自殺率也隨之下降,趙美艷認為,經濟因素可以影響一個地方的自殺率,但並不是最主要的影響。

在光明社發表的一篇名為「香港自殺現象剖析」的文章中,資深精神科醫生陳玉麟表示,自殺問題跟精神問題兩者有密切關係,而有自殺傾向的人士,通常都會有抑鬱的問題。

報導自殺須小心

文章中,陳玉麟及香港撒瑪利亞防止自殺會的黃祐榮均認為傳媒在報導自殺新聞的時候,所用的字眼及描述案件手法都會直接影響受眾,如看到有關案件使用以大字標題及煽情的手法刊登在頭條,又或是記者詳細描寫死者的自殺過程,特別是對想自殺的人士來說,可能會有推波助瀾的效應,將問題惡化。***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港警方反詐騙拘301人涉逾3.7億
港府擬明年恢復徵收酒店房租稅
港初選案|彭卓棋一方求情提推廣基本法 官批投機
路透:兩終審法官辭任削港商業法律信心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