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圓其說也能維護心理健康

標籤:

【大紀元5月2日訊】 (大紀元記者簡鴻梅綜合編譯)當行為和認知的信念發生衝突時,即是心理學上所謂的「認知失調」。認知失調會帶來心理上的不適感,我們無法改變已發生的事實,但是,人的記憶和想法擁有無限寬廣的彈性,這會促使我們改變自己的看法或態度,從而產生自圓其說的行為。

溫和的敦促勝過野蠻的暴力

研究發現,要說服小孩不要太沉迷於某個玩具時,輕度的要脅比粗暴的強制要更有效。因為這讓孩子覺得,是出於部份自願,他們選擇要遵守規定。他們還會合理化,聲稱之所以放棄先前所熱愛的東西,是因為自己已不像剛開始時這麼喜歡了。

扭曲感覺 降低不安

有一班學生或半推半就、或被強迫要穿著卡門瑪蘭達(Carmen Miranda)的裝束,非常難為情的穿過校園。瑪蘭達是1940年代的葡萄牙籍女星,她以頭戴繁複的 水果帽飾、穿著草裙和椰子內衣表演而活躍於美國影壇。第一組完成任務的學生回應,他們以「這段步行的路程是較短的」來緩解心理上的不適,所以他們才願意穿著這可笑的服飾穿越校園。

合理化自己的行為

學生對老師的評鑑與學生從老師那兒得到的分數有關,評分嚴格的老師可能較不易為學生所青睞。但是新的研究顯示,學生在評鑑中對老師反擊並不是為了處罰老師,而是為了轉移自己拿到低分所該負起的責任:總得有人要為那個低分負責,但該負責的人不是我。

習以為常的審美觀

據美國《新聞週刊》報導,早年破傷風在中非地區曾猖獗過一段時間。破傷風會讓人牙關緊鎖,如果將門牙拔掉,便可將流食灌入患病的孩子口中。

所以蘇丹南部部落的族人,一等到孩子的門牙長出來,就用魚鉤將上面的兩顆門牙,和下面的四到六顆門牙拔掉,這個過程是非常痛苦的。這樣做的結果讓所有的部落成員都下巴鬆弛,而且說話困難。

雖然後來蘇丹南部已經好多年都沒有破傷風了,但他們仍保留著拔掉孩子門牙的習俗。他們認為「缺牙咧嘴而笑」在部落來說是一種美,鬆弛的下巴和下垂的嘴唇才好看,有門牙的人看上去反而像是豺狼,以此合理化他們給孩子帶來的這種痛苦。

處世的因應之道

美國社會心理學家費斯汀格的認知失調理論認為,人類的行為不能單以獎賞理論解釋。人會思考,為了消除因為不一致而帶來的緊張不適感,在心理上會採用兩種方式進行自我調適,其一為對於新認知予以否認;另一為尋求更多新認知的訊息,提升新認知的可信度,藉以徹底取代舊認知,從而獲致心理平衡。認知失調論可用來解釋態度的原因,也可用來幫助人由消極的態度轉變為積極的態度。

俗語說得好「成敗一念間」。一生中經常要面對壓力與衝擊,如果總是往壞處想,則難以看到自己的希望與目標。以樂觀、積極、正面的態度面對各種挑戰,常常思量生活中那一、二件快樂、欣慰的好事,便不致被八九成的不如意所打倒了。人不能改變大環境的現實面,唯有改變態度去面對現實,才是維護心理健康的不二法門。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十項指標教你健康自測
免費憂鬱症團體治療──空前心理健康服務惠及本地華人
低聲調教育孩子更有效
澳專家建議嬰兒津貼用來聘請保姆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