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陳武雄:較差土地種能源作物 保水造林三贏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4月30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韋樞台北三十日電)內定行政院農委會主委陳武雄今天明確表示,不適合拿種糧食給人吃的農地來種能源作物給機器吃,但是贊成使用「聰明的」能源作物,同時在造林上亦可在較差的土地種植適當的樹種,兼顧造林、涵養水源與能源。

由宏仁企業集團、國立中央大學經濟發展研究中心主辦「能源、糧食、農業與台灣經濟發展」研討會,陳武雄出席發表上述看法。

會中還邀集國內相關技術專家共同探討如何在高糧價時代既能兼顧生產足夠糧食,維持糧食價格穩定,又能種植能源作物,不與糧食作物搶地。

中央研究院分子生物研究所特聘研究員余淑美指出,第一代生質能源是以糧食 (玉米、甘蔗、甜菜)轉換成酒精;但隨著科技進步,目前已在研究第二代生質能源,也就是利用農業廢棄物 (水稻、玉米、小麥桿)、抗逆境能源作物、快速生長樹木等來生產酒精。

余淑美指出,這些作物有較佳的降低二氧化碳能力,不影響糧食供應、減少土地利用;而且全球農業廢棄物可提供約三分之一的纖維素來源,只要利用基因工程方法便可增加纖維素,並減少木質素 (木質素會影響纖維素轉化為酒精的效率),總比農民把農業廢棄物燒掉污染空氣要好太多了。

她認為,利用基因工程技術孕育出「聰明的」生質能源作物,讓作物提高光合作用能力,增加產量,並可自行生產澱粉水解酵素、纖維素水解酵素,最終改變作物的細胞壁成份,保持高纖維素和低木質素,以確保後續生產較多的生質酒精。

陳武雄在會中表示,農地是用來生產糧食給人吃的,不是用來生產作物再花更多的能源提煉出酒精給機器吃,所以他反對用農地生產能源作物,但是他不反對使用「聰明的」生質能源作物。

在會中有學者提出可以從白油桐樹、藻類、麻瘋樹等來生產生質柴油,而且也都是利用廢棄土地、污染地、鐵路沿線等不能種植食物的土地來種生質能源樹種。

主張用藻類生產生質柴油的學者還認為,藻類含油量50%以上,可以利用豬糞尿和工廠產生的二氧化碳為培養原料,又能生產柴油,又能減碳,達到多重效益。

陳武雄認為,藻類使用的土地面積更少,繁殖更快,不只增加農民所得,且比種向日葵和大豆好幾十倍;此外,造林也很重要,未來上任後要陸續造六萬公頃的林地,可涵養多達五分之一的曾文水庫水量,還可兼景觀,未來還要發展三個,各達一千公頃的森林遊樂區。

他強調,至於造林的樹種是可以研究的,不論白油桐、麻瘋樹、無患子,都要進一步研究,但是一定要配合新的技術轉換成能源,農委會樂意配合。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