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保華:思想不能殭化,心態必須包容

——民進黨敗選檢討之三

林保華

人氣 1
標籤:

【大紀元4月27日訊】民進黨敗選的檢討,還糾纏不清,派系利益夾雜其中,路線也就理不清楚。如此下去,也會影響新主席的產生。

根據我對民進黨的觀察,派系與路線相爭,是以路線來掩蓋派系。所謂路線,比較明顯的是基本教義與中間路線之爭。所謂基本教義,指的是堅定的台灣派,所謂中間路線,就是因為要爭取中間群眾,所以在處理台灣國內問題的和解共生與兩岸關係上的鬆動。就這樣,民進黨內似乎形成不可調和的兩大派,這兩大派的「鬥爭」似乎比對國民黨的鬥爭與對共產黨的鬥爭還重要。尤其是在媒體的渲染下,民進黨似乎陷在內鬥中無以自拔。

我想在這兩大派中尋找一下「中間路線」,是另外一個「中間路線」,。也就是說,我們在目標上是基本教義派,就是堅決走台灣獨立,或者說是健全的獨立國家﹔但是在手段上卻應該採取「中間道路」的手段。

這裏面涉及到台灣有沒有「中間群眾」的問題。我認為有。各種民調顯示,台灣有七成民眾自認是台灣人,但是投給民進黨的票是四成左右。我不認為因此可以說國民黨就是台灣本土政黨,但是的確有些選民把國民黨當作本土政黨。這關係到台灣長期的黨國教育,以及競選期間國民黨強有力的文宣,包括把自己美化為台灣政黨、台灣人,對民進黨的攻擊,以及用民生經濟來顯示他們最代表台灣人的利益。因此我認為這些誤認國民黨是本土政黨者,就是我們要爭取的中間群眾。

由於我們資源有限,政治經驗也不如國民黨,因此爭取中間群眾自然十分艱鉅,但是必須要去做。這次不成功,下次再做﹔下次不成功,再下次還要做。不能因此下結論把他們全推到國民黨那裏,因為那樣做,我們永遠只有「基本盤」而無法壯大自己力量。

有的綠營朋友認為沒有中間民眾,這是不對的。任何一個時候,政治上的左中右三類人中,總是兩頭小,中間大,因為「政治狂熱」者總是少數,誰贏得中間,讓他們在某個時候也「狂熱」起來,跟自己走,誰就勝利。當然,在推行「中間路線」時,要時刻記住我們的目標,不能犧牲基本價值。1945年國共談判,毛澤東喊「蔣委員長萬歲」,以博取國統區民眾對共產黨的好感,但是在談判中,就是拒絕交出軍隊,因為「槍桿子出政權」,共軍就是共產黨的基本價值。台灣的民主與主權獨立是台灣的基本價值,不可退讓,但是叫甚麼國號,在現階段,不妨求同存異,因為中共是更危險的敵人,何況一些中間群眾對「中華民國」還有「感情」。

因為忽視中間群眾的作用,民進黨在施政時有時不夠謙卑,過於簡單,沒有詳細解釋,爭取大多數民眾的認同而強力推行,就會失去民眾的支持。例如「中正廟」改名本來是好事,但是準備不夠,被郝龍斌破壞時就不知怎麼辦,後來出了個莊國榮,解決了這個問題。本來可以告一段落,卻又失於冒進,在決定元旦開始撤走慈湖兩蔣陵寢的憲兵時,又突然提前一個星期撤走,也搞不清是誰下的命令,這樣反而激發一批藍營民眾出來,給媒體炒作的機會,讓一些中間民眾同情他們。兩個多星期以後就立委選舉投票,傷害有多大﹖

這次選舉中如果說有綠營的支持者沒有出來投票,不是因為「中間路線」不去投,而是派系紛爭,有的綠營政治人物沒有去動員自己的指持者,等著看自己的派系對手「出醜」。自知派系與個人利益而沒有包容之心,黨不能團結,台灣也不能團結,如何戰勝對手與敵人﹖

我覺得我們有必要改變非黑即白的思想方法,也應該對不同意見持包容態度,這種包容不是我們發善心,而是藉此考慮那些不同意見有沒有道理,即使沒有道理,我們還是要想辦法說服他們,這不是靠喊口號就可以解決的。口號我們要喊,以提震士氣,但是更重要的是細水長流的工作。這必須到基層耕耘,謙卑的面對群眾。@

(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新聞
林保華:選票中的城鄉差別與青老優勢
林保華:中國經濟會不會提前引爆﹖
林保華:「兩會」敗像紛呈
林保華:追究責任 還是煽動民族主義?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