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人力缺收益低 農民很掙扎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4月24日訊】〔自由時報記者詹士弘、王涵平、楊金城、廖淑玲/綜合報導〕農委會政策大轉彎,一年只補助一次休耕,雲林縣農業處表示,農民所得減少,勢必引起很大的爭議。世代務農的柳營鄉民代表陳忠和說,台灣的稻米生產過剩,復耕會壓低價格,況且老年人口化的農村也無耕作人力,復耕種稻不宜輕率實施。

為了事先因應加入WTO的衝擊,民國八十六年,政府推動休耕政策,規定一期申請休耕必須種植綠肥植物,每公頃可獲補助四萬五千元,第二期申請休耕可選擇種植綠肥或翻耕,種綠肥補助與一期作相同,翻耕則補助三萬四千元。

雲林縣農業處指出,農委會表示會提高公糧收購價格,但提高收購價格的資訊去年12月已揭露,對農民而言,不是新的誘因。

政府若高價收購 願意配合

紀錄片「無米樂」主角崑濱伯說,全面鼓勵復耕,如果機械、人力等方面無法因應,在農村人力老化情況下,農民復耕意願可能不高,建議讓復耕農民照常領取現行休耕補助。

不過,農地已休耕多時的西螺大新里農民林玉如說,因為年紀大,種稻又賠錢,才乾脆休耕,如果政府願意提供較高額的公糧收購,又能鼓勵種植小麥或玉米,她願意配合。

至於農委會希望農民改種植飼料玉米,雲林縣農業處說,每公頃獎勵金為四萬五千元,但每公頃產量需達四千五百公斤才會全額補助,農民反映認為獲利偏低,風險太大,種植意願不高。台南縣鹽水農會總幹事邱廖芸華說,農委會今年改採新獎勵契作,農民的收益比過去好,而且玉米從播種、灑藥、採收到乾燥都有機械化的代工團隊,農民不怕人力缺。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