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永明:剖析巴基斯坦民主化的艱辛路

期許台灣年輕人跳脫單一思維 深思民主的可能形式

楊永明

人氣 8
標籤: ,

【大紀元4月21日訊】為什麼要民主?民主豈止一種形式?龍應台文化基金會19日舉辦「思沙龍」「民主」系列首場「你所不知道的巴基斯坦」,主講人台大政治系教授楊永明從複雜的國際關係利益,剖析巴國民主發展以及靈活運用地緣優勢的手段,期許台灣年輕人跳脫單一思維,深思民主的可能形式。

  龍應台文化基金會「思沙龍」以「民主」為核心思考,以巴基斯坦、委內瑞拉、烏克蘭以及俄羅斯國家為對象,比較新興民主的發展歷程。首場「你所不知道的巴基斯坦」由台大政治系教授楊永明主講,第三社會工作室召集人周奕成主持,吸引超過四百名觀眾,現場討論熱烈。

  楊永明首先分析亞洲政治版圖,從地緣觀點出發,分析巴基斯坦在南亞區域的戰略地位。巴基斯坦與印度紛擾不斷,兩國早年為了東巴基斯坦(今孟加拉)及喀什米爾獨立問題開戰,其後展開一連串核武競賽,雙邊關係直至近年來才轉趨正常。

  巴基斯坦的政治體制特殊,一方面設有參議院和國民會議,由國民會議最大黨領袖出任總理,但另一方面又有總統為最高領袖,有如雙頭馬車。1999年,時為陸軍參謀總長的穆夏拉夫發動政變,矢言推行民主,並和國內傳統伊斯蘭教勢力保持距離。

  穆夏拉夫掌權後,巴基斯坦經濟頗有起色,因此獲得中產階級和受薪階級的支持,但另一方面卻日益獨裁、鉗制言論自由,引發人民強烈反彈。去年底的國會大選,穆夏拉夫所領導的執政黨成為國會少數,導致「朝小野大」的局面,政治局面紛亂不明。

  楊永明分析,穆夏拉夫之所以敢大行獨裁,係受到美國的支持。冷戰時期,美國為防堵蘇聯入侵阿富汗,而對巴基斯坦實行武器禁運,兩國關係並不友好。然而911事件後,美國亟欲尋求巴國支持反恐,巴國總統穆夏拉夫也大力配合,成為中東反恐重鎮,兩國關係自始好轉,巴基斯坦也頓時成為全球焦點。

  然而美國基於自身安全而謀求巴基斯坦合作,但卻因此助長獨裁,與美國民主價值互相衝突;另一方面,巴基斯坦作為伊斯蘭教國家,竟支持西方勢力打壓穆斯林弟兄,楊永明點出美巴關係的尷尬,造成巴國普遍的反美情緒。

  巴基斯坦領導人碧娜芝・布托傳奇的人生,與會民眾認為布托夫人其實是巴國政治環境裡的特例,楊永明深表認同,巴國境內有許多部落仍奉伊斯蘭律法,實行長老制,缺乏現代社會男女平權觀念,嚴重壓抑女性角色。但是他也認為女性參政權不彰,並非第三世界國家特有的現象,即使全球進入第三波民主的現在,先進國家的婦權也未能得到完全的保障。

  而巴基斯坦在中國與美國的競合關係中,又扮演何種角色?楊永明指出,近年中印關係獲得改善,使巴國不能再自中印衝突中獲利,但前年北京政府與伊朗簽訂3000億石油及天然氣合約,油管路經巴國境內,讓中巴關係從原來的地緣關係轉變為能源關係,優勢仍在。而中美關係,則維繫在區域安全的考量。

  談及巴國軍權與議會政治併行的特殊民主化過程,楊永明回應現場提問表示,巴國曾為英國殖民地,因此,社會上層與菁英人士對於英式民主的認識與理解,並不比台灣人理解美式民主來得晚或淺。巴國民主無法實踐的原因,並不在於概念上的欠缺,而是資訊不夠流通、地緣障礙仍多、家族政治盛行,加上宗教問題穆斯林社會作風保守,才是民主發展真正的阻礙。他提醒大家避免從台灣的單一角度去思考。

  楊永明教授強調,有些國家雖然欠缺經濟實力,但透過靈活運用國家間的戰略操作,仍然可以取得最大的國家利益與優勢,手段上或有正負面的評價,但是,這種彈性靈活的國際關係運用,絕對值得面對特殊國際局勢及兩岸問題的台灣參考學習。(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新聞
煙雲:輓歌送邪黨
中共干擾民眾紀念反右時期民主人士林昭
辛巴威反對黨:穆加比已得知敗選但死不承認
津反對黨稱十人在政治暴力中喪生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