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風獨自涼:自由的代價

──《逃出柏林》

西風獨自涼

【大紀元3月22日訊】1945年4月30日,二戰迎來了決定性的一刻:蘇聯紅軍攻佔柏林市中心的德國國會大廈,葉戈羅夫中士和坎塔裡亞下士將紅旗插上國會大廈樓頂。納粹戰敗投降,柏林被美、英、法、蘇劃分為四塊佔領區。

二戰結束了,苦難仍不見盡頭:將近半個世紀的冷戰剛剛拉開序幕。

自1945年起,每年都有幾十萬人從東德逃往西德,到1961年6月達到高潮,竟有10萬人西逃。總共有260多萬東德人逃往西德,佔東德總人口的八分之一,從柏林逃亡的即達150萬人。1065人因試圖逃離東德而被殺害,仍無法嚇阻投奔自由的腳步。

為了阻止人民用腳投票,東德決定圍繞西柏林建造一堵界牆,即柏林牆,其正式名稱為「反法西斯防衛牆」。令人驚訝的是,柏林牆工程的代號,居然是「中國長城第二」。

1961年8月13日凌晨,與西柏林接壤的東柏林的街燈突然全部熄滅,無數輛軍車的大燈照亮了邊界線,準備充分的數萬東德士兵和工人僅用6個小時,就在東西柏林間43公里的邊界上築成一道由鐵絲網和水泥板構成的屏障。

就在一期工程快要完工、鐵絲網即將封閉之際,一個參與行動的東德士兵預感到機不可失、失不再來,突然躍過鐵絲網,投奔西德一方。美國《國家地理》雜誌社記者彼德‧列賓用鏡頭撲捉住了這一經典時刻——

2001年,柏林牆開建40週年上映的德國影片《逃出柏林》(又譯《通向自由的通道》),片頭即紀念這一著名的歷史時刻。我反覆比較彼德‧列賓的照片和影片的定格畫面,年輕的東德士兵的外表,尤其是他假裝點煙,突然起身、迅跑,最後躍過鐵絲網的姿態,和照片簡直如出一轍。

當然不是每個逃亡者都有他這麼幸運。否則,不用等到1989年柏林牆倒塌,東德就已經成為歷史名詞。

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的《逃出柏林》,描畫一群不自由、毋寧死的青年,為營救身陷東德的至愛親朋,發揚大無畏的鼴鼠精神,大挖社會主義牆角,一直挖過柏林牆,讓自由的曙光重現在親人面前。

原東德相關人士曾多次否認安全部門發出過「格殺勿論」令。據《紐約時報》報導:2007年,柏林牆開建46週年前夕,德國檔案研究人員公佈了一份東德在冷戰時期的書面密令,表明東德安全部門確曾下令對試圖逃離東德的國民「格殺勿論」。研究人員在德國東部城市馬格德堡的地區檔案館中發現了這份文件。文件長7頁,日期標註為1973年10月1日。文件寫道:

「即使試圖越界者有婦女和孩子相伴,也不要猶豫,向他們開火。」

沒有任何限制條件,無須警告,無論男女老幼,只管開火。這份文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為當時的東德政治人物一再否認下達過向越界者開火的命令。而調查人員此前在東德文件中找到的向越界者開槍的書面指令,都要求將開槍作為阻止逃離的最後手段,之前要鳴槍警告。

《基督山伯爵》、《洞》、《午夜快車》,以及深受世界影迷喜愛的《肖申克的救贖》,都屬於越獄題材的經典影片,《逃出柏林》實際上也是「越獄」,逃離無形的、以國家形式存在的巨大的令人窒息的監獄,再現驚心動魄的歷史場景:

在長達半年的時間裡,36個青年和一位23歲的姑娘,甘冒巨大的風險,從西柏林一所房子後院的的廁所(電影裡是一個廢棄的工廠)開挖,挖過柏林牆,直挖出一條深12米,長145米的地道,救出57名東德人,其中有一個是5歲的小男孩。

雖然險象環生,最終還是分毫不差地挖到設計好的出口:一個老點心面包店的地窖,只能歎服德國人對質量精益求精的態度,以及組織、計算和測量方面的能力,這是勝利大逃亡最起碼的保障。

半年時間,其間的辛勞、恐懼,都無法扼殺對自由的渴望。

好一個「中國長城第二」:將柏林一分為二的柏林牆工程,從1961年開工到1964年完工,全長170多公里,一直延伸到整個東西德邊界:平均牆高4.2米,厚50公分,封死了192條街道,其中97條連接東西柏林,95條連接東西德其他地區。其外圍是一道3.5米高的通電鐵絲網,鐵絲網與柏林牆之間有50米到100米寬的無人空地,在這170多公里長的無人地帶有成千上萬的軍警值守,並設有300個觀察炮樓、22個暗堡,數千個電子眼和250只警犬,以及無數的防汽車壕、反坦克路障、電網、地雷和自動射擊裝置,是名副其實的死亡地帶。
人間和地獄,黑暗與光明,自由和專制,一牆隔開兩重天。德國的當代史研究中心證明,為了越過柏林牆,投奔自由,有 270名到780名東德居民被打死。還有統計數字表明:5043人越牆成功,260多人受傷,約6萬人被指控為「企圖叛逃」而遭到為期平均16個月的監禁。英國《泰晤士報》報導說,至少有37名東德邊防軍人在越境時遭到射殺。

1963年6月25日,美國總統肯尼迪在西柏林發表演講,自豪地宣稱自己是一個柏林人:「自由困難重重,民主並不完美,但是我們從來沒有壘起一堵牆,把人民擋在其中,阻止他們逃離我們。」他認為柏林牆「是人類歷史上第一堵不是防範外敵,而是防範自己人民的牆」。

需要給肯尼迪總統做補充說明的是:中國長城不僅防範外敵,也是封建統治者閉關自守、「不許片帆下海」的物質保證。文化、種族、時代如此不同,但獨裁者總是驚人的相似。

《逃出柏林》的導演Roland Suso Richter難以抑制對東德安全官員和軍警的厭惡,著力表現專制鷹犬的冷血,個個面目猙獰。導演的憤怒在某種程度上損害了影片的藝術品質,反面人物千篇一律,略嫌單調。

除了《逃出柏林》表現的鼴鼠方式,在柏林牆倒塌前的28年間,東德人民還用跳牆、翻牆、開車撞牆、自制潛水艇和熱氣球偷渡、小汽車或行李箱「夾帶」、游泳、喬裝打扮等五花八門的方式投奔自由,其間的血、眼淚和歡笑,實難盡述。

《逃出柏林》還表現了一起幸運的客車撞牆事件——

最為慘烈的莫過於撞牆:1961年,新建的柏林牆還不是很堅固,輔助設施也有待「完善」,撞牆事件多達14起:衝過去就是自由!

但,誠如識者所言,開車穿越必不可少的槍林彈雨,已然是自殺行為,再全速撞擊水泥牆,無疑是雙重自殺行為。

有個叫布魯希克的東德司機身中數彈,仍然緊踩油門,大客車在彈雨中一頭撞開了柏林牆,衝入了西柏林。夢寐以求的自由的風,在布魯斯克年輕生命的最後一刻,穿過擋風玻璃的19個彈孔,吹拂到了他的臉上——

值得嗎?除了布魯斯克,誰有資格回答?千百萬為了陌生人的自由和解放長眠不醒的無名烈士,他們,又值得嗎?

借用一首詩來回答這個問題,不知是否恰當:可是你還在不停地問這是否值得當然,火會在風中熄滅山峰也會在黎明倒塌融進擯葬夜色的河愛的苦果將在成熟時墜落此時此地只要有落日為我們加冕隨之而來的一切又算得了什麼--那漫長的夜輾轉而沉默的時刻 (北島《傳說的繼續》)

熄滅、倒塌、墜落,又算得了什麼?自由為不屈的生命和靈魂加冕!我寧願相信布魯斯克認為自己值得,因為,自由——

自由!多麼美好啊,一聲自由,已令多少熱血男兒愴然淚下!縱然是飛蛾撲火,只要有一線希望,也會拿命去拼,在拼爭中放射生命最瑰麗的火焰。

還記得那個5歲的小男孩,在爬出地道,重見天日之後,將自己的感受告訴西德記者:

「這個大洞洞怪嚇人的,不過沒有野獸!」

當年那個幸運的小男孩,想必早已明白,與喪心病狂踐踏自由的暴力機器相比,野獸並不可怕。

──轉自《自由聖火》
(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新聞
歐泳賽 法泳將柏納創自由式百米新世界紀錄
台股近三次選前表現 今年最佳
改選題材 大同股價八年來最高
股利行情 台股半導體股價漲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