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國際熱錢炒作能源議題 大宗穀物漲勢難抑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3月2日報導】-輸入性通膨專題報導系列之七(中央社記者韋樞台北二日電)國際原油價格衝破每桶一百美元心理關卡,未來漲勢如何無人能解,但國際熱錢炒傳統油源也炒生質能源,迫使玉米價格陡升,連番使得彼此關係綿密的黃豆和小麥也被熱錢拱上天價。業者除了早早備貨、合船採購之外,只能仰賴政府作為,最後更得祈求老天風調雨順,用豐收來供應市場。

諸多因素湊在一起致使各種物資量價失控,飆升到史無前例的天價,新興國家興起對石油和大宗物資的需求過於暢旺,迫使油價飆升,各國看到油價上漲,只好努力研發使用玉米提煉乙醇供車輛使用,但提煉過程中卻耗費過多天然氣或汽油,形成極大的矛盾。

美國政府希望未來用美國所生產三分之一的玉米提煉乙醇,玉米價格數十年來平穩無奇,最近這一年翻了數番,今年2月28日芝加哥期貨市場五月份期貨收盤價已衝到每英斗556美分,比起去年2月每英斗400至435美分,上漲近三分之一;七月份期貨價再衝到567美分。

玉米價格被炒高了,小麥和黃豆也沒閒著,國際熱錢也流向這兩大類物資,使得原本還有與玉米相互替代性的空間遭到壓縮。

而天候不佳也使得加拿大和澳洲靠天灌溉的小麥欠收,加深市場信心不足,黃豆2月28日芝加哥期貨市場五月期貨收盤價已衝到每英斗1512美分;小麥2月28日芝加哥期貨市場五月期貨收盤價衝到每英斗1165美分。

台灣區植物油製煉工業同業公會總幹事楊英武表示,比起菜籽油、棕櫚油、芥花油、棉籽油、花生油,黃豆油算是健康又便宜的選擇,但中國大陸雪災將大片榨油率很高 (42%)的油菜籽田都凍死了,逼使中國向美國、巴西等大量買進約3000萬噸的黃豆。

他說,中國也產黃豆,但含水量較高,不適合榨油,而且一年1600萬噸的產量光用為豆漿和豆腐都不夠,當油菜籽無法及時供應市場所需時,黃豆自然成為搶購標的,在自由市場下,誰能阻擋價格的攀升呢?

楊英武透露,所幸,南半球巴西、阿根廷、巴拉圭等國的黃豆從去年11月底至12月播種之後,預計今年3月到4月收成,目前還算風調雨順,未傳出災情,估計巴西年產6000萬噸、阿根廷年產4100萬噸、巴拉圭年產600萬噸。

至於台灣一年的黃豆消耗量約220萬至240萬噸,其中用於榨油約170萬至180萬公噸,榨完油後再送到飼料廠調和畜禽飼料,其餘則用於豆製品。

玉米每英斗價格不像黃豆和小麥一般高,但漲幅也相當驚人。

台灣區飼料工業同業公會總幹事黃文郁表示,大多數國際玉米供應商向台灣買主反映,擔憂國際玉米價格很難回檔。

很令人擔心的是,玉米上游業者進價高,只好向中游反應,中游再反應給終端,於是各種肉品價格抬升。當消費者受不了而被迫少食肉或改變生活習慣時,買氣降溫,畜禽飼養業者也受不了飼料高漲,下游買氣又不旺,也只好縮手甚至停業,當逐步反應到最上游時,就是飼料廠歇業,減少進口量。

相對的其他衣、住、行、育、樂的支出也不會增加,經濟該如何成長?

不過,黃文郁提出另一個想法,當國際飼料玉米價格逐步漲過用於生產乙醇的玉米時,市場自然就會反轉過來,最後兩者平衡。

他舉例,目前玉米到台灣的C&F(COST ANDFREIGHT) 價格每公噸330美元,若某天漲到350至380美元時,可能玉米用於生產乙醇變得不划算,會轉向賣給飼料市場。

對於國際原油價格攀升以及大宗物資價格變化,台灣因為市場胃納量小,再加上自產有限,不容易發揮調節功能,因此政府作為變得非常重要。

楊英武認為,除了民眾減少食用油外,1973年至1974年以阿戰爭時,國際油價也是大漲,但政府提出黃豆平準基金制度,政府以每公噸228美元為準,業者進口價少於228美元時要繳差價給政府,但若高於228美元,政府補貼給業者,順利渡過那段危機。

黃文郁則認為,政府應該增加基礎建設支出,把預算花在內需建設上,提昇整體建設和服務品質,刺激觀光客來感受不一樣的台灣,增加台灣民眾收入,多少抵減一些來自物價上漲的壓力。至於未來大宗物資的漲勢,必需回歸到原油價格來決定。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