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電評論:香港前景面臨風險

陳邁克編譯

標籤:

【大紀元12月25日訊】《國際先驅論壇報》專欄作家鮑林(Philip Bowring)在第四季的網上雜誌《香港期刊》(Hong Kong Journal)發表〈香港的身份與繁榮瀕臨危險〉(At Risk: Hong Kong’s Identity – and Prosperity)一文,指出香港未來的繁榮取決於其獨特性,及其與鄰近大陸城市的差異性。香港應該跳脫珠江三角洲的格局,放大視野,善用其與國際社會的連結等優勢,並改變貨幣制度,才不會淪為停滯不前的歷史城市。

香港需努力維持其優勢

身為世界級的城市,香港未來的繁榮與其自身的認同感有密切關係。它必須努力維持一種身份,這種身份得以使其保持世界級富裕城市的地位,並加快其與依然貧窮許多的中國大陸的整合步調。

這表示多專注於使香港有所不同的地方,並強調其正面的部份,至少十年以上的中期前景而言,大陸城市無法展示這些正面的部份。

如果不這樣的話,可能很容易產生三個負面結果。首先,香港和深圳等鄰近城市的區別會越來越模糊。其次,香港中、高附加價值的企業,會流失到鄰近城市。第三,香港會流失部份具非常高附加價值的區域和國際服務業到其他國家去。


鳥瞰香港城市與海灣。(AFP)

然而,在面對有關香港現況和繁榮的各種挑戰時,香港政府似乎不願意捍衛香港的利益,反倒是遵循中共的意志,將其與大陸整合的進程視為很快可以完成,而且不會明顯地犧牲香港的地位。

另一座沒有目的地的橋樑

官方主導整合的最新例子是,中共中央決定興建連接香港、澳門和珠海的橋樑。此一工程使用部份中央資金,其大部份資金來自香港和廣東,這座橋樑對於鄰近城市的幫助比香港還大。

由於深圳的大型港口設施持續增加,加上香港港口雙頭寡占的成本高昂、與葵湧航空站連接的鐵路遲遲未興建,香港作為港口城市的重要性正持續降低。


香港或許能負擔低附加價值的港口生意的損失,但無法流失所有與運輸業相關的生意。圖為二零零四年七月十一日,香港一海運碼頭。(法新社)

香港或許能負擔低附加價值的港口生意的損失,但無法流失所有與運輸業相關的生意,諸如:船隻管理、租賃和保險。這表示香港必須具有較佳的服務等無形資產,才能彌補較高的成本。

無視於香港在地理和歷史上的獨特性,受政治左右的香港官僚,以及因提出政治上正確的研究報告而獲得優渥獎金的學者,一直提倡香港與深圳、澳門、珠海整合成超大型都會區,或至少與深圳逐漸合併。


一位老人在香港一街道行乞。(AFP)

「數大便是美」不一定正確

香港特首曾蔭權很顯然也相信城市越大越好,他希望人口能超過一千萬。由於香港的出生率是世界上最低的,要達到這個目標只能依賴龐大的大陸移民人口,或至少與深圳做部份整合。但是,大規模的移民只會增加香港現有且日益嚴重的所得不均問題,除非它將大部份移民人口限制為只能暫時支領低薪和擁有很少權利的勞工。對於香港永久居民而言,這是保持繁榮的方法,但卻會增加高額的社會和道德成本。


香港島和維多利亞港夜景。(法新社)

香港的長期優勢並不在於珠江三角洲和大陸南方。這些地方對香港的商業有很大的幫助,但使香港具有獨特性的卻是其與海外華人、北美、東亞的國際性連結,以及其在海洋貿易上的地理位置。

甚至在一國兩制的介面下,香港面臨的挑戰不單來自上海,也許更重要的是來自台灣。台灣的證券市場在技術上已十分有效率,其社會大眾參與的人數超過香港。而香港的恆生指數越來越受大陸H股所左右,只剩下部份金融、資產、公用事業和貿易公司能反映出香港現況。

儘管香港深深受益於中國企業在香港掛牌上市,特別是銀行。但是,沒人敢保證這會持續,或是外資投資A股的相關規定是否會改變,而使資金移往上海。

對外資掛牌上市的需求

相較於香港,台灣沒有外資掛牌上市,它對外資嚴格管控,並禁止大陸投資。這使部份台灣企業在大陸開設的公司選擇在香港上市,香港因而受惠。然而,情況已有所變化。香港較晚體認到吸引外資的需要,而不單單是大陸企業。與倫敦和新加坡相比,香港在吸引外資上做的,遠遠不足。

香港多年來受惠於台灣的金控和隔離。很多台灣的資金為了便利和逃稅,以及外匯管制而存在香港。此外,香港也是很多中臺貿易的訂貨中心。但是,較自由和整合較佳的台灣卻具有優勢,足以挑戰香港對大陸的部份仲介角色,以及它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部份地位。

缺少願景的香港

香港必須擴大視野,不能侷限在珠江三角洲,同時要專注於其差異性。在面對中國大陸和全世界時,它應正視對其角色的挑戰,加強對東南亞華人社區以及日本、韓國的連結,並對印度人和馬來人更加開放。「亞洲的世界級城市」不應只是口號。


身為世界級的城市,香港的租金是亞洲最高的地方。圖為二零零五年十月二十七日,香港一著名商業區。(法新社)

香港同時需要考慮改變貨幣制度。現行港幣釘住美元的匯率政策在過去可能有用,但是如果香港的國際角色式微,以及亞洲貨幣彼此之間採行浮動匯率或使用不同的指標,那港幣就有可能成為負債。如果能維持強勢和獨立貨幣的貨幣管理制度,就可使香港的國際角色獲得充份發揮。

儘管香港仍吸引人才,並展現創新的視角,而且與其他地區相比,外國人幾乎都比較樂意接近香港社會。但這絕非是自滿或依賴大陸牽著走的時候,否則,歷史學家將會像現今人們看待停滯不前的歷史名城一樣地看待香港。◇
 
本文轉載自《新紀元週刊》第100期【西方看中國】欄目

(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新聞
外電評論:中共輸出軍火 進行代理戰爭
外電評論:香港的小螢幕戰爭
外電評論:中國經濟走下坡 榮景不再?
外電評論:「多金」獨裁主義捲土重來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