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日的美麗」

——遊世界上最大個人古董級茶壺收藏館Bygone Beautys

文:曾錚 圖:李希哲、吳坎

人氣 3
標籤: ,

【大紀元11月27日訊】在離悉尼100多公里的地方,有一個著名的旅遊點,那就是已被列為自然類世界遺產的藍山國家公園。


悉尼旅遊勝地藍山

藍山上不知名的花

古人說,「山不在高,有仙則靈」,當你來到坐落在風景如畫的藍山區的一個外表並不起眼的小店時,你一定會想起這句話來。


綠樹掩映下的「往日美麗」

作者曾錚攝於藍山



「山不在高,有仙則靈」。 坐落在藍山上的「往日的美麗(Bygone Beautys)」茶室

「往日的美麗」內景

這家店有個很有詩意的名字:「Bygone Beautys」,翻譯成中文,就是「往日的美麗」。它是現在世界上最大的個人古董級茶壺收藏館和陳列室,一共擁有3700多個各色各樣的茶壺珍品呢!

店主人之一庫泊(Mavrice Cooper)三十多年前就開始收藏茶壺了。不過,說到這家「往日的美麗」茶室,倒還另有一番機緣。


古香古色的「往日美麗」

假日喚一二朋友來此小憩,該當不錯吧?


庫泊向我們介紹說:「在此之前,我在山下的Glenbrook有家古董店,後來我們買下了這家店。我們買下這家店時,因為有規定,市政廳說我們必須做餐飲,因為這家店的執照上是這麼寫的。我們兩個店主都有茶壺收藏,我們就決定建一個茶室,同時將我們收藏的茶壺拿出來展覽,後來我們就儘可能地擴大我們的收藏的規模,兩年前,它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個人收藏,也就是除了博物館外最大的收藏館。」


「往日美麗」的主人庫泊(Mavrice Cooper)

「往日的美麗」內景



「往日的美麗」內景

「往日的美麗」藏品。這才真叫「琳琅滿目」

也許是因為有特殊的藝術品味,從某種程度上可以說是「被迫」經營茶室的庫泊,也一定要將茶室的服務搞出藝術品味來,而不僅僅是讓人「牛飲」。除了保證茶點的上乘質量外,也必須以不同的方式將它呈現在顧客面前。

喏,這就是「往日的美麗」茶室特別的上茶方式:悠揚、氣派的古典音樂中,穿著復古式紳士裝的應侍生將茶室自制的新鮮糕點、果醬和奶油一一奉上,再嚴格按程序上茶。

應侍生說,上茶前將銀製茶壺旋轉,是有講究的。「這一個是祝你好運,另一個是讓茶葉旋轉起來,這樣茶葉的味道才能充分釋放出來。」

據說,許多第一次享受到這種服務的人都有無比驚艷之感。


好可愛的玻璃製品。不過,這些都是供遊客購買的不值錢的玩藝兒。

著復古式紳士裝的應侍生在悠揚、氣派的古典音樂中上茶


轉動銀製茶壺,象徵為你帶來好運,同時讓茶的香氣充分釋放

所有糕點及果醬都是新鮮自制的

當然,古董級茶壺才是「往日美麗」的「正業」,人們到這裡來,首先是為了參觀陳列在茶室中的茶壺珍品——這些都是只看不賣的。

庫泊無不驕傲的介紹道:「首先你會看到擺滿了整個建築物的茶壺。這就是我們的收藏,這些都是不出售的,我們從來不將收藏品出售。」

不過,仿製品是可以出售的,還有一些有些歷史的古老的首飾。

庫泊說:「我們有許許多多的仿古的品種,當然,真正的古董要貴得多,因為物以稀為貴嘛,但是我們想讓那些想以仿古製品裝飾他們的居室的人們有多種選擇的餘地。他們可以從眾多的品種中選擇價格不貴,卻仍可稱得上是無價之寶的茶壺。」

在3700個藏品中,第一件都有一個故事,說起他們來,庫泊當然是如數家珍。比如有一件已有近百年曆史的茶壺,就是為紀念發現藍山一百週年而特製的。

庫泊介紹說:「這個茶壺是歐洲奧地利製造的,它是一件紀念品,紀念這三名發現了藍山的人,當這三個人從北邊的Wentworth跨過藍山之後的一百年,人們舉行慶祝活動慶祝髮現藍山一百週年,這個茶壺就是為了這次慶祝活動而特製的。當然我們現在很快就要慶祝藍山發現兩百週年了。」

印在茶壺上的三個人Blaxland, Wentworth和Lawson就是於1813年發現藍山的。在位於藍山的古茶壺收藏室收藏這樣一件珍品,當然就顯得格外有意義了。


為慶祝髮現藍山一百週年出特製的茶壺,它的歷史也快一百年了。茶壺上的三個人Blaxland, Wentworth和Lawson於1813年發現了藍山。

1938年的Art Deco風格茶壺。做十萬件湯碗,才做一個茶壺,所以非常珍貴。茶壺上的圖案為求婚場面。

另一件製作於1938年的Art Deco風格的茶壺也非常有意思。

「這是一個非常特別的茶壺,小孩子出生的時候,人們會送禮物給他們,他們會送嬰兒吃飯用的小湯碗、以及有兩個把手的杯子,讓小孩喝水用,這個茶壺跟那些東西是一個系列的,但每做十萬個小湯碗,才做一個茶壺,所以這是一個非常罕見的茶壺。」

這個茶壺上的圖案也非常有意思,一面是求婚的場面,一面是孩子吃藥的場景——這是一個非常符合邏輯的發展:結婚後有了孩子,孩子生病是常有的事,因此需要吃藥、需要照料。


制於1938年的Art Deco風格茶壺的另一面:媽媽餵孩子吃藥。結了婚,就會有孩子;有孩子,就會生病哦!

1880年代,世界上第一批為只有一隻手的殘疾人特製的茶壺


庫泊還特別介紹道,另一個外表上看起來並不十分特別的茶壺原來也有特別之處。這是世界上第一批為只有一隻手的殘疾人設計的特製茶壺。從設計上看,它很漂亮。所以能在1880年代擁有這樣一個茶壺的人肯定是個特別富有的人。

庫泊一邊介紹,一邊用一隻手演示道: 「擋著茶葉的柵格在茶壺最下面,你用一隻手,把開水倒進放好的茶壺裡,柵格在底部,你可以轉動它,這個人用一隻手把杯子擺好,放到這個下面,然後把這個放上去,往下一壓的時候,水就被壓出來了。所以他們用一隻手就可以自己泡茶喝。所以這是第一個殘疾人茶壺。」

介紹完這個,庫泊又隨手拿出一個日本特色的茶壺介紹道:「這一個是1952年日本製作的,日本語叫『嬤嬤』,或『媽咪』,主要是用作裝飾的,但人們也可以把它當茶壺使。因為種族歧視的原因,現在不能製造了。」

原來,這個表現黑奴保姆的設計圖案,因牽扯到種族歧視的問題,不能再製造了,它自然也就成了「絕版」的珍藏品。

俗話說,「物以稀為貴」,沒想到這一點茶壺的收藏中也得到了體現。


產生1952年的日本「嬤嬤」茶壺,因種族歧視原因,不能再造,因此已成絕版

博物館級別的藏品,產於1890年,是一名商人送給他的客戶彌爾絲太太的聖誕禮物,因印有彌爾絲太太名字而成為世界獨一份。此種茶壺保留下來的非常少。


庫泊拿出一件本來是非常「平常」的茶壺介紹道:「這一件非常罕見。雖然它上面有裂痕,它是博物館級別的藏品,因為它非常罕見。它是1890製造的。考林漢姆先生專門做了這種茶壺,把它送給他的一個客戶作聖誕禮物,其中一名叫彌爾絲太太,她也得到了這份禮物,因為上面印有她的名字,那麼她就得到一個獨一無二的茶壺。然後她會每天都用它,用壞了就扔掉。因為這是一個送出去的東西,它不會像其它茶壺一樣,被放到櫥櫃裡,陳列起來,這樣的茶壺會被拿來用,而且不會被愛惜,用壞了就扔掉,所以像這樣的茶壺剩下的非常、非常少,所以它們現在很有價值,因此這個茶壺是博物館級別的。」

一百多年前被隨意亂扔的東西留到了今天,也就變成「文物」了,因為有了時間的洗禮。

這麼多的藏品當然不是一天兩天就能收齊的,而是三十多年的心血。「發現」的過程,也是收藏的樂趣之一。

我問庫泊:「當你發現一個別人沒發現的有價值的收藏品時有何感覺?」

「噢,我高興得像飛上了天!你會非常激動,就像這個一樣,它是非常罕見的,但別人不知道,因為他們不研究這個,當你發現它的時候,你大喜若狂,因為這就是你要做的,你需要發現稀有的藏品,然後將它收藏起來,保護起來,而不是浪費掉,這樣未來的人們能夠知道歷史的一部份。」

那個世界上最早的殘疾人茶壺,則是庫泊到外地去參加侄女的婚禮的路上發現的。

他說:「那個能自動倒出水來的茶壺,我是在去侄女的婚禮的路上發現的。當我那天晚上吻我侄女祝她晚安時,我對她說:『我真高興你結婚了』,她奇怪的看著我,我說:『因為我在來參加婚禮的路上發現了一個特別棒的茶壺。』」


「往日的美麗」內景

「往日的美麗」內景

三十年如一日的追求,使「往日的美麗」成了名副其實的茶壺珍品大觀園,來自世界各地的古玩和茶壺愛好者們,也一起分享著庫泊的快樂。

一名女顧客告訴我:「吸引人們來這裡的主要原因是茶壺收藏,因為它的品種是如此眾多,你可以看到人們不止一次到這裡來,因為你可以天天來,坐在這裡,欣賞這些茶壺,然後發現還是有你以前沒有注意到的。」

一名男顧客則說:「這裡非常令人愉快,安靜,高雅。這些美麗的茶壺讓我們想到過去的,那優雅的、充滿了歡樂的過去。」


「往日的美麗」內景

一名「往日的美麗」的老顧客對本文作者曾錚說,她來了許多次了,但每次都還會有新發現。

庫泊則說:「茶壺中充滿了溫暖和美好,如果它們能說話,你想像一下它們能告訴我們多少啊,那些茶桌上曾發生過的故事。當我們想帶來溫暖、想與人分享時,我們飲茶。但在我們悲傷的時候,哀痛的時候,人們也會說,我們沏壺茶吧。茶能給人帶來慰籍,它能在任何時候都奏效。」

中國有句古話:「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也許茶和茶壺的世界也別有洞天,就像西湖湖畔藕香居茶室的蘇東坡集名茶聯所說:「慾把西湖比西子 從來佳茗似佳人」。 庫泊雖然不見得曾聽說過這些中國名句,但他能夠將「往日的美麗」經營到今日的模樣,大概也已深得「茶中三昧」了吧。


這也是供遊客購買的工藝品

陳列在玻璃櫃中的古式頂針——主人不介紹的話,很多人不知它們是什麼


這也是頂針哦!

「往日的美麗」內景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組圖:美國新澤西秋色(一)
組圖:美國新澤西秋色 (二)
澳洲: 被提前發現的福地(1)
曾錚:看澳媒對悉尼留學生墜樓案報導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