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小夏:金融危機與個人責任

龔小夏

人氣 1
標籤:

【大紀元11月14日訊】愈演愈烈的金融危機逐漸將美國的大選推向了一場現代版的「麵包與馬戲」的鬧劇。白宮提出了七千億美元的救市方案,在九月二十九日被超過半數的怒氣沖沖的眾議員否決了,其中有一百三十三位共和黨人、九十五位民主黨人。

民主、共和兩黨聯手 解決之路仍然難走

來自民主黨左翼的反對者認為,這個救市計畫救的是華爾街,忽略的是普通人民的利益。像俄亥俄州的眾議員、多次參加民主黨總統提名競選的庫辛尼奇就公開指責說:「該計畫是由恐懼而不是由事實為基礎的。這個計畫將太多的錢在太短的時間裏面交給太少的人,而有太多的問題還沒有得到回答。」他問道:「這是美國的國會還是高盛投資銀行的董事會?」

來自共和黨右翼的議員堅決反對聯邦政府如此大規模地干預經濟,痛斥這個計畫是「資本主義自由市場的終結。」在近年來分裂的政治氣氛中,難得有這樣一次共和黨的右翼和民主黨的左翼聯合發起臨時的聯盟。

眾議院的投票結果大出多數人的意料之外。消息傳出後,道瓊斯指數當日狂瀉七百七十七點,一萬四千億美元的股票市值立時人間蒸發。在恐慌之中,參議院兩天後以四分之三的高票通過了救市法案,而這個交到眾院去的法案卻比原來多出了一千五百億,成了一個總共八千五百億的決定。這筆增加的錢裏面包含了各種各樣的附加計畫和條件,包括減稅與提高聯邦保險的存款額,以吸引左右兩方更多的議員。

終於,眾院在十月三日通過了這個法案。但是,這個遲來的方案卻沒有能夠阻止股票市場的進一步大幅度下跌。與二零零七年十月相比,道瓊斯指數減少了大概三分之一,令千千萬萬的美國家庭受到了嚴重的經濟損失。

即便救市法案能夠起到作用,最終還是要由美國的納稅人來買單,有點應了《水滸傳》裏面那句「割貓兒尾拌貓兒飯」的俚語。平攤下去,每個家庭為了救市大約要付出六千美元。更糟糕的是,這筆糊塗賬最後恐怕要由子孫輩來承擔。

在大選年裏,選民的怒氣很自然地發洩到了執政者的身上。布什政府的民調支持率不到30%,而在一些調查中,國會的支持率甚至降到了個位數。離任期結束只有一百多天,布什政府看上去已經完全沒有了管理國家的熱情,搪塞一天算一天。由財政部長保爾森推出的整個救市計畫給人一種毫無章法的臨時措施的感覺。國會議員每天接到本選區選民的大量來信和電話,據說其中超過90%對救市計畫表示強烈反對。

而在兩位總統候選人中間,民主黨的奧巴馬顯然是金融危機的受益者。他的對手麥凱恩受到共和黨白宮的拖累,在過去三個星期中支持率一路下滑。大量選民一方面表示對政府經濟計畫的高度不信任,另一方面卻又希望政府能夠做點什麼來保證他們的財產不受太大的損失。而人們期待,一個民主黨的政府通常會比共和黨的政府在干預經濟上更加積極主動。選民對於政府干預的矛盾心理,正在左右十一月四日的選舉——包括總統與國會——的最後結局。

金融問題愈顯 危機從何而始?

美國經濟陷入今日的地步,行政和立法部門自然脫不了干係,但是在最初的憤怒之後,許多人也開始反省:這場危機背後的社會因素在哪裏?除了華爾街的貪婪之外,普通的美國人對造成這種狀況有什麼樣的責任?

自從九十年代以來,美國人的生活方式發生了非常重要的變化。隨著全球化的推進與進口貨物的快速增加,美國人的消費突飛猛進,同時推進的還有美國的債務經濟。鼓勵窮人模仿富人去消費,成為一種呼喚社會平等的意識形態。有一個指數很能夠說明問題:從二零零一至二零零四年,也就是布什總統的第一個任期內,中等收入家庭的負債率增加了三分之一,貧窮家庭的負債率也在增加。大量負債成為一種正常的生活方式。

而在負債的同時,消費也在快速地增長。美國人的平均支出比收入高4%。次貸危機正是在這一前提下產生的。換句話說,除了顯而易見的經濟因素之外,次貸危機有著深刻的社會與道德根源。

擁有自己的住房,是美國夢的一部份。根據不久前的統計數字,將近70%的住房所有權屬於住戶。「擁有自己的住房是一種人權」的觀念在近年來日益普及,而且成為政府推動經濟計畫的重要組成部份。房利美和房地美這兩家公司放出去的大量房貸之所以收不回來,並且在金融業造成了一系列惡性連鎖反應,與這種觀念的推廣關係極大。在短期低息貸款的引誘下,本來買不起房屋的人買了房,而本來只能供得起十萬的人有可能去買三十萬的房。人們相信房屋總會不斷地升值,因此為住房所欠下的債務其實等於是保險的投資。

同時,在房屋升值的假定前提下,許多人也將房子當成銀行,不斷地通過房產抵押貸款來借債消費。這顯然是一種不可持續的生活方式。果然,延續了幾乎七、八年的房地產泡沫最終破滅,將美國經濟拖入了一場三十年代以來最大的危機。

在金融危機威脅下的美國人如今面臨著兩種原則上相互衝突的選擇:是大規模的國家干預呢,還是讓市場來最終擺平?政府救市以及其他方式的出手也許能夠比較快地見效,但長期來看卻也可能是飲鴆止渴;自由放任則沒準會讓經濟墮入可怕的蕭條。折中的政策或者起不到作用,或者乾脆兩頭不討好。無論哪種選擇,都會給普通人帶來痛苦。

在十一月四日,美國人將在投票箱面前作出自己的抉擇。

轉自龔小夏博客◇(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新聞
專家:明年下半年德國景氣才可能復甦
專家告誡別對20國峰會期待過高
美經濟走下坡 全球最大災難
布希紐約演講 闡明G20峰會解決金融危機目標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