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匯存底 亞洲四小龍排名下降

標籤:

【大紀元1月4日訊】〔自由時報記者藍鈞達/台北報導〕台灣外匯存底去年11月創下歷史新高2700.9億美元,大幅增加41億美元,保四成功,不過,綜觀前十名,除了中國、俄羅斯穩居冠、季軍外,金磚四國中的印度、巴西排名也逐漸上升。至於常駐於前十名的亞洲四小龍,新加坡與香港落居八、九位,台灣與韓國排名也漸下滑。

金磚四國 逐漸上升

以往由於亞洲出口貿易強盛,因此全球外匯存底最多的國家向來集中在亞洲,尤其日本、亞洲四小龍長期居於前十名,根據主計處資料,台灣1992年外匯存底高居世界第二,僅次於德國,第三名為日本,隔年德日名次互換,我仍穩居第二;中國崛起後,大量外資熱錢湧入,1996年將台灣擠落至第三;而去年原油價格大漲,俄羅斯首先受惠,外匯存底在去年6月超越我國。

包括台灣在內的亞洲四小龍在70-80年代經濟起飛,累積大量外匯存底,如今金磚四國可說如出一轍,只是現在全球資金流動更為自由,熱錢湧入推升外匯存底快速累積,加上中、俄、印、巴西等國原物料豐富,幫國家賺了不少外匯,才會出現中國外匯存底成長三成、俄羅斯及印度成長近五成的情形,連巴西也在去年進入前十名。

台灣11月以2700億居第四

去年6月我國外匯存底落居第四時,央行外匯局長段金生曾表示,「外匯存底不是愈多愈好,適量就好。各國經濟規模與金融情況不一,比較排行並無意義」。也有學者指出,通常發展中國家出口貿易暢旺,因此自然容易累積較高的外匯存底,而一旦經濟進入成熟期,資金流動快速,出超情形減緩,甚至轉為入超,外匯存底就會下滑,因此前十名中幾乎看不到美歐成熟經濟體。

根據央行11月發布的資料顯示,外匯存底前三名仍為中國、日本與俄羅斯,台灣以2,700.9億元居第四,但與第五的印度2,640億美元差距不到60億美元。

韓國央行已於昨天公佈12月外匯存底為2,622.2億美元,台灣央行則於今天公佈,匯銀人士表示,上月央行干預匯市不多,加上美元走弱使外匯存底中其他幣別轉換後金額增加,預計12月份外匯存底應不致被印度追上。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年終報導:中國海外併購高潮迭起
出口商拋匯  新台幣匯率午盤升值4.5分
外資匯入出口商拋匯 新台幣升值5.6分收盤
十二月三十一日歐美財經要聞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