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台灣高鐵初體驗

佳靈(資策會創研所研究員)

標籤:

【大紀元8月9日訊】相對於美國Amtrak Acela服務體驗案例,趁著這次從台北到台中出差,特地選擇高鐵為交通工具,做為台灣高鐵初體驗。

不曉得大家是否與我相似,尚未搭乘台灣高鐵前,便在Learning『得知』或Planning『計畫』的階段,從新聞媒體、網路部落格、甚或親朋好友的口中聽來不少的負面評價。

以網路新聞與部落格中,關於台灣高鐵的新聞報導與經驗分享作為母體,進行了一點小小的數據分析,發現對高鐵的抱怨中,第一位占44%,為購票問題,第二位是因自動售票機和驗票閘門等硬體設施,出現使用上的困難則占了16%;也就是說票務方面的問題占了60%。

票務問題

除此之外,最常聽到的抱怨是缺乏網路買票服務、到站後的『接駁』不完整、相關標示不夠清楚、周邊服務不夠便利,特別是自動售票機的操作介面,分為買票與信用卡付款兩個介面,不符合使用者對介面習慣性的認知造成混淆,再加上信用卡插卡方向標示不明。

驗票閘門的插卡方式雖有標示,但因插卡方向與使用者慣用的認知(如捷運或其他票)相反,造成乘客不確定插卡方向,延誤通過閘門的時間,也增長了閘口等待的排隊人群,因此影響乘客的搭乘體驗。

大多的乘客的『乘坐』經驗很滿意,但是卻會因為在『買票』或『等待』階段的不愉悅感受,使其忘卻其他大多數美好的服務,印象中深刻留下那片面、少數而痛苦的負面體驗。

交通接駁

事情總是有正反兩面的看法,好處是,正因為未帶有過多的期待,也就不會有因期望過高而導致的失望;壞處是,帶著先入為主的消極、負面心態,可能會批判多於欣賞。

以台中烏日站來說,因為地處偏遠,占地寬廣,大廳開闊而高挑,令人舒服。反觀,台北車站位居市中心,結合捷運、台鐵、三鐵共構,接駁交通理想而方便,但是壞處是因為地小人稠,等待大廳窄小,缺乏足夠座位與空間供乘客舒適寬敞的等待Waiting體驗。

乘坐體驗

相當令人驚喜的是,台灣高鐵的座位Leg Room很寬敞,但是,寬度卻稍嫌狹小,當然台灣人普遍都很瘦小,但是,不免擔憂身材寬廣的乘客怎麼辦?

另外,在乘坐過程中,帶著兩個小男生的隔壁媽媽,因為弟弟不時的玩餐桌板,影響前座乘客,造成心理的不安。小男生上上下下的活動著,雖然都是屬於小朋友正常的好動行為,卻造成坐在前方、帶著眼罩、準備好好休息的乘客,對小朋友的吵鬧與騷擾,回頭看了兩次後,便放棄好眠與美夢,對著窗外發呆。

這時,並不能責備這小朋友或媽嗎,因為這樣的情況是正常的,只是作為服務者提供如何能更貼心、更完善地為不同乘客的不同需求而考慮呢?這讓我想起德國 ICE高鐵上備有特別車廂,不但是老弱婦孺專用的車廂,而是帶有小孩的父母享有車廂使用優先權。如此的服務,不僅可以減輕父母親的負擔,也可以減少兒童對其他旅客所造成的干擾。

「高鐵一日生活圈」的美夢

衡量了一下媒體不斷炒作的所謂『高鐵一日生活圈』這理想的可能性,個人認為,實在有些難度。即便台北到台中只花了一個小時便快速抵達,如此便捷,但是票價如此昂貴,若非出公差,衡量自己的經濟考量,很難如此經常性的負擔此花費,更別說實現所謂『高鐵一日生活圈』的理想情境了。(完)◇(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台灣設計師週 引爆台灣設計新能量
組圖:黎巴嫩設計師華麗時裝欣賞
【專題報導】以人為先 Experientia經驗設計公司 (一)
【專題報導】服務新概念—從「行」的體驗談起(二)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