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TO談判 台灣被貼上高漁業補貼國家標籤

標籤:

【大紀元4月1日報導】(中央社記者呂志翔日內瓦一日專電)台灣在世界貿易組織(WTO)與日本及韓國強硬反對全面禁止「漁業補貼」,立場鮮明,也因此被貼上主要漁業補貼國家的標籤,事實上,台灣的漁業補貼金額遠不如日本及韓國,在全世界排名第二十,在亞洲也只能排名第十一。

由於過度的捕漁能量與漁獲,人類的水產資源面臨枯竭危機。科學家評估,如果趨勢不變,到二零四八年整個漁業將難以為繼。對此現象,政府的漁業補貼是主要關鍵,在當前環境、保育、永續發展意識高漲之際,WTO杜哈回合中的漁業補貼談判已成為關注焦點,超越了單純貿易層面。

從早期的流刺網捕魚,到最近的「權宜旗」漁船、公海非法捕魚,台灣的國際形象受到傷害,在現行漁業補貼談判中,又被誤為是補貼大國,台灣有必要向國際社會說明、釐清。

在WTO漁業補貼談判中,台灣與日本、韓國緊密結合,為維護國內的漁民福祉及漁業政策,反對多數會員國主張的「由上而下」全面禁止補貼。許多新聞報導也順理成章將反對禁止漁業補貼最強硬的台、日、韓,列為最主要的漁業補貼國家。

但根據保護海洋組織OCEANA的資訊,目前全球每年的漁業補貼為三百億到三百四十億美元,其中以日本的五十三億美元為最多,其次是中國的三十一億美元,韓國以六億九千萬美元排名第十二,而台灣的三億七千萬美元(新台幣一百二十二億元)只能排名第二十,甚至還低於緬甸、馬來西亞、菲律賓、泰國、印尼、越南。

OCEANA指出,全球的漁船隊已超過永續發展所需的百分之兩百五十,政府的漁業補貼是唯一原因。而在這三百多億美元的補貼中有兩百多億元是所謂的「壞補貼」,例如對造船、現代化、燃料、營運等會造成擴大捕魚量的補貼。

台灣的壞補貼則為三億三千萬美元,其中一億兩千萬美元是燃料補貼,與日本、中國、韓國等不成比例,但在談判中卻被打成與日本、韓國同樣的高補貼國家。

例如美國在最近提出漁業補貼談判方案,導言中就首先點名,台、日、韓三國的提案沒有廣泛禁止會直接導致過度能量與漁獲的補貼。美國也認為歐洲聯盟的提案有同樣的缺憾。

漁業談判專家表示,台、日、韓三國在漁業補貼談判中採取強硬立場,自然有其政策考量,他們積極參與談判,並提出明確立場必須要給予肯定。

至於台灣等三國是否會成為達成協議的阻力,他認為,最後協議必然是妥協的結果,台、日、韓必須要調整現有立場,朝中間地帶靠近,這也可能是談判策略的運用。

但另一方面,除了專注WTO談判外,台灣漁業主管機構顯然有必要說明台灣漁業補貼的實況,擺脫大量補貼的錯誤刻板印象。

相關新聞
WTO漁業補貼談判  台日韓首度展現重大彈性
中國強迫WTO 逼台改名
更名風波  WTO指台灣指控缺乏對事實了解
美貿易署向WTO提案 主張禁止漁業補貼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