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偉雄:健康理財觀之二-再談股票市場

俞偉雄

標籤: ,

【大紀元12月10日訊】上次我們提到了風險特酬〈Risk Premium〉,這其實是財務學的基本原理之一。風險特酬告訴我們一個合理的投資定律─低風險的股票帶給我們低的報酬;高風險的股票帶給我們高的報酬。這就好像我們選擇職業:做小學老師,生活工作都非常穩定,薪水也就不是很高。如果是自己開創事業,風險則極大,有可能飛黃騰達,也有可能一敗塗地,而企業家的平均報酬自然比小學老師高。因此,不同風險偏好的人〈例如心臟強弱〉,自然會選擇符合個人能接受的風險程度下的股票或職業。

四十多年前,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夏普〈William Sharpe〉提出一個當今財務學的圭臬─資本資產定價模型〈Capital Asset Pricing Model〉,就是要告訴投資人這個觀念:要預測股票的長期、合理的均衡價格和報酬,唯一的要素就是它的風險大小。基於該股票的風險程度,當投資人發現有低於合理價位的股票,就可以買進;相反的,發現有高於合理價位的股票,則要賣出。理性的投資人買買賣賣,股票就會在其均衡價位附近。

有人或許要問:「有沒有辦法同時維持我的投資報酬但減少風險,或者是維持一樣的投資風險,但增加報酬?」答案是有的,那就是分散多元化你的投資標的。不要將你所有的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籃子一但破了,所有雞蛋就都完了。在美國甚至有指數型的投資標的,買一個指數就等於買整個股票市場的股票,那就是一種很安全的投資方式,你也不用花時間去研究哪支股票比較好、哪支股票有潛力。

上述是在正常時期的投資建議。然而在資產泡沫發生時,分散風險也沒有那麼管用了。譬如說,當你聽到販夫走卒都在興奮的談論股票時,非理性的買方,會讓股票價格遠遠超出其夏普模型所預測的合理均衡價位。歷史告訴我們,這些資產的價格最終都會跌回來。比方說,十七世紀的荷蘭鬱金香市場,十八世紀的英國南海公司股票,1980年代末期的台灣、日本股市,1920、90年代末期的美國股市,幾年前的美國房市。有趣的是,許多投資人都無法從歷史中學到教訓,每次都會說:「這次不一樣了啦,以前是那樣,現在今非昔比了,我很精的。」但是歷史上,沒有一個泡沫是不破滅的!越貪越精的人,往往虧的越多。投資中國股市的朋友們,你們是不是覺得中國股市還沒泡沫化?是不是覺得他會再漲個一倍呢?是不是覺得中國股市這次也不一樣了呢? @
(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新聞
俞偉雄:健康理財觀——談談股票市場
台財部:中再保股票續拍 台開預計月底拍賣
民股要求買回股票  台糖指價格難接受
兆豐金買台企銀違法? 台立委要財部提報告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