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麗美:美國經濟 搖搖欲墜

林麗美

人氣 3

【大紀元11月28日訊】英國經濟學人大膽預言

投資市場的「預言家」,最近又活絡起來,連一些保守派,都對美國經濟不樂觀。以最被廣為使用的經濟衰退定義-「連續兩季經濟成長下滑,就是衰退」來看,分析師的結論是,美國經濟難逃衰退的命運,但不會急遽衰退。全球最權威的經濟雜誌-《英國的經濟學人》雜誌大膽地指出,「美國經濟很有可能邁向衰退」。

 美國經濟搖搖欲墜,衰退的跡象愈來愈多;新興國家的蓬勃的經濟,能救得了全球的經濟?

 雖然美國的新屋建造率逐漸下滑,美國的實質消費者支出年增率,從去年初至今,仍然維持在三%,和先前兩(二○○四-二○○五)年房市蓬勃發展時的情況,沒有相差太多。美國七月至九月的出口年增率,也有五%,看起來並沒有這麼壞。

房屋市場恐再衰退

問題是,美國經濟的好日子,可能不久了。房屋市場又陷入第二波不景氣,而且看起來情況更加險惡。建築業潰不成軍、購房率加速下滑,很快就會發生財富遞減效應,影響消費者行為,緊縮荷包。雪上加霜的是信貸危機,還沒有結束,也衝擊消費者信心;油價如再續揚,會更在全球經濟的傷口上撒鹽。油價從今年八月至今,已上揚了二五%。這些因素讓分析師怎麼看,對美國的經濟都樂觀不起來。

 如果從最高峰算起,房屋新建率至今已經大跌「四七%」;住屋銷售率(占美國經濟成長比重達四.四%)從二○○五年的高點算起,下跌六.三%。從一九六○年起,美國七次房市不景氣,平均長達三十二個月,新屋建造率跌幅為「五一%」。兩相對照一看,現在的美國房市的不景氣,雖然不是最慘烈的一次,但也相去不遠了。

 從未售房屋的數量、以及高達五○%的退屋率來看,建商新建案的原動力消失殆盡。更慘的是,摩根士丹利的分析師認為,可能還有二五%的下跌空間,新屋建造率明年恐怕不及一百萬戶,這麼低的數字,半個多世紀以來,從來沒有出現過。

 這一波房屋市場的衰退,和過去所造成的原因,大不相同。以前,因戰爭而帶動起來的房市景氣,最後都是因為中央銀行為了控制通貨膨脹,採取升息的措施而硬是被澆息的;這一波美國的房市災難,卻是因為過去十多年來,房價本身太過膨脹,而導致的泡沫化現象。從一九九七年以來,美國的實質房價已上揚了兩倍以上。而美國近些年經濟的成長,也多拜這個火車頭產業的帶動,尤其是房價漲,屋主的信用額度大為提高,加上央行又採取寬鬆政策,不但消費信心大為提高,向銀行借的錢也愈來愈多。最近危及全球的次級房貸危機,也就是從這裡開頭的。

消費者負債率提高

儘管美國經濟險象環生,消費者也不太理會。近十多年來,美國人的負債率愈來愈多,家庭負債占可支配收入比率,一路攀升,從一九八五年的七○%增加到現在的一三○%。預估未來一年半中,如果聯邦準備理事會再升息,估計會有二百萬的債主,會成為銀行的拒絕往來戶。

 我們談了好幾次,消費者指數對美國的經濟成長,影響相當大,占其GDP的三分之二;而美國人是不是願意花錢,又大受房屋價格的影響。這個影響到底有多大?最近有研究用最簡單的數字來表達,簡單易懂,舉例說,如果消費者的銀行存款,每減少一百美元,消費者支出就會減少三至五美元;如果房價下滑同樣的金額,消費者警覺到財富減少,會自動緊縮四至九美元的支出。

 美國的住屋總計約值二一兆美元,占美國家庭財富的三分之一,如果房價大跌一○%,對美國經濟的影響會有多深,就顯而易見。所幸,近年美國人在投資市場大有斬獲,整體財富還算正數成長。令人害怕的是,一旦股市的動能消失,對消費者又拉一次警報時,美國人的口袋又將勒得更緊了。

次貸風暴影響放款意願

次級房貸風暴還未平息,繼美林證券發表第三季單季虧損近八○億美元的巨額之後,也吹向歐洲的銀行。由於美國房屋市場重挫,導致固定收入證券出現約四四億美元的沖減,瑞士銀行(UBS)於十月三十日公布近五年來的首度季度虧損。本周初,獨立研究公司CreditSights表示,瑞士銀行可能在最高等級的債務抵押債券(CDO)出現「嚴重的」虧損。瑞銀是歐洲資產最大的銀行,投資在這種債券的金額高達二百億美元。

 次級房貸風暴將影響銀行放款的意願與能力,影響的程度有多深,就要看風暴會演變到什麼程度、銀行承受了多少與之有關的資產。根據Fed估計,有二五%以上的銀行已經開始緊縮它們的消費者貸款,消費者借錢愈來愈難了,對消費者支出也將有所衝擊。

 油價的高漲,對消費者支出的影響,雖然不及銀行緊縮信用及房價下跌,但是對物價上漲的影響力,也會造成人們開源節流的心態。據高盛集團的估計,汽油每上漲一美分,整體的可支配收入就會減少一二億美元、消費者支出將減少六億美元。

 以上種種因素,華爾街甚至預期,美國第四季的經濟成長,只能達到一.五%。預言歸預言,不見得都看得準。例如,站在一九九○年和二○○一年這兩個經濟向下的轉捩點時,華爾街還是預言美國經濟會適度成長。從歷史上看,美國的經濟曾經從強勁成長,一下變成成長遲緩,就像一九九○年第一季,經濟成長仍有四.五%,沒有想到在七月份就開始進入衰退期。不過,經濟學人雜誌平日不輕易出手預言,這一次從各個角度的分析,似乎頗有道理。

 美國和中國經濟的消長,影響了「石油」與「美元」的價格,新興市場經濟的崛起,對石油的需求大增,過去五年中,收刮了全球增產油源的五分之四。以往,只要美國這個經濟的龍頭不景氣,石油價格就要下跌;但是這一次,不但不跌,還在高檔撐得蠻穩健的,不但消費者受害,連中央銀行都頭痛,不知下一著棋該怎麼下才好,因為中間多了一個通貨膨脹的因素加進來搗蛋,降不降息救經濟?就成了一大難解之題。

──原載《Taiwan News財經˙文化周刊》
(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新聞
草庵居士:加幣超美元 有人歡喜有人憂
美經濟陰霾揮不去 亞洲股市大多收黑
美股拖累但經濟評估樂觀 亞股漲跌互見
通膨開始威脅美國經濟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