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書 : 未竟神州啟蒙業 鍛造華夏自由魂

標籤:

【大紀元11月26日訊】2007年11月24日,中國憲政協進會、中華學人學者聯誼會和《北京之春》聯合舉辦追思會,懷念今年10月28日病逝的包遵信先生。追思會在法拉盛喜來登酒店7樓會議室舉行。會場中央擺放帶有包遵信先生的畫像的花圈。花圈兩邊是包遵信先生治喪委員會製作的輓聯:

走向未來 未竟神州啟蒙業
囚居京城 鍛造華夏自由魂

會議在下午1:30開始。《北京之春》主編胡平主持儀式。首先,與會者向包遵信先生的遺像默哀一分鐘。接著,易改宣讀了包遵信先生治喪小組整理的包遵信先生簡歷。 然後,來賓進行發言。


第一位發言的是當年《走向未來》叢書常務編委張綱。他與老包相交自上個世紀70年代末,他說,老包是一個真誠的人,他可以為了原則怒目圓睜與你爭論,爭完後又恢復孩子般的笑容。大家都親切稱呼他為小老包。他回顧了包遵信先生創辦《走向未來》叢書的經過說,在80年代初期中華民族大轉型剛剛起步時,老包思考的問題是,引領世界前進的知識是什麼以及如何以其推動中國的進步。歷史表明,《走向未來》叢書確實達到了老包的目的。張綱感慨當年的《走向未來》叢書的編委會中同仁後來分化,有做官的,有做學問的,有經商的,有流亡的,老包的路則是獨特的理想主義。無論今後人們怎樣看待這條路,我們都可以說,老包是這段歷史中令人永遠不會忘懷的人物。


接著,易容女士代表外出不在紐約的政論家陳破空先生念了一首詩「哭老包」

我們都曾以為

我們可以走向未來

就在

那個夢幻的八十年代

那個年代

被坦克碾碎

又被紅燈綠酒 掩埋

儘管 我們都曾見證

在那套噴香的叢書裡

啼血的杜鵑花曾經盛開

哭老包

哭那個優雅的年代

但,縱使淚流成河

又怎能喚回

那熱情奔放的歲月

當《走向未來》歸於絕響

你也變成活化石

在彼岸

憂鬱地注視著

中國的未來

中國憲政協進會理事長王軍濤發言中高度評價老包的貢獻。老包的學術方向是思想史。他堅定地維護啟蒙時代的價值和政治結論。80年代以來,中國知識譜系的最顯著變化是社會科學實證化和政策分析興起,老包的人文學術傳統不再是強勢方法。然而,由於中國執政者的治理失敗帶來各種問題與加入全球化浪潮的問題,老包的思想價值正在重新凸現。人們開始思考,那種實證化社會研究和政策分析的學術方法,無法提供中國發展出路研究的足夠學術資源;社會變革研究還需要綜合理論、精神和實踐的思路;需要一個與社會動員的運動相結合的人文思想運動去解決中國的問題。王軍濤還表示,中國民間運動各種力量應當展開積極的建設性對話,消除誤會,形成新的促進中國進步的格局。

中國司法觀察李進進接著發言回憶了他在擔任北大研究生會主席期間主持的一個會上邀請包遵信發言的情景。他說,中國今天的成就與包遵信和異議人士的貢獻分不開;今天中國年輕人感受的現實甚至與美國很相似,但是80年代初期中國的封閉和控制的言論是世界之最;其間每個進步都是異議人士以正義感、勇氣、智慧、努力和自由、流亡乃至生命作為代價爭取來的。中國不應當忘記包遵信們和他們付出的巨大的代價。他對於當局至今打壓包遵信治喪活動表示憤慨,希望人們繼續努力。

在80年代與包遵信先生並列齊名的嚴家祺在發言中提醒人們注意包遵信先生在《讀書》和《走向未來》叢書之外的另一個出版項目,《太平洋論壇》。嚴家祺認為,如果不是89年變故,這個論壇會是包遵信的後半生的事業。這個論壇集中了海內外的著名人文學者和社會科學家。包遵信在發刊詞中提出,21世紀將不同於20世紀,他指出了兩個前瞻性觀點:第一,21世紀冷戰將結束,東西方文明將融會成新的文明發展格局;第二,21世紀將是太平洋世紀。這兩個前瞻性觀點都走在美國知名學者的前面。嚴家祺還對王岐山作為《走向未來》叢書的編委未能對前同仁包遵信的逝世表示遺憾。

中國民主運動的老兵任畹町通過廓清知識份子概念和梳理中國改革史提供另一條思路去理解和把握包遵信的價值和意義。他認為,知識份子不是專業文化人,他們又理想,勇於擔當維護社會正義和推動社會進步的責任,為這樣的歷史進程提出建設性意見,並且率先實現這樣的思想。包遵信,與在座的嚴家祺和胡平,都是這樣的知識份子。而國內那些沒有對重大問題關懷的文化人,不是知識份子。中國的進步是包遵信、嚴家祺和胡平等推動的。但是,當每一個這樣的思想空間被打開,都有一批職業文化人進入,將新的領域變成自己謀取個人利益的方式,從而閹割了這個領域推動社會進步的功能。

中國最著名的右派林希翎女士在發言中提出,通過追思包遵信,要打破中國共產黨對於中國反對運動的縱橫封鎖;縱的封鎖就是在代際之間封鎖信息並曲解歷史真相;橫的封鎖是在同時期的運動之間製造隔閡。她說,當她看到今天與會者時,感到欣慰,中國反對運動一批批前仆後繼地站出來,沒有間斷。

1989年高校學生對話團團長項小吉高度評價了包遵信的貢獻在89年前是啟蒙、89年中是實踐、89年後是堅守。他還談到他聽到包遵信病逝消息的兩個悲哀。第一個悲哀是,包遵信先生雖然死於不公正之中,但還是病逝在中國;而今天的流亡者可能沒有機會回到故土,只能客死他鄉。第二個悲哀是,包遵信的啟蒙確實培養了80年代一代精英的,但是今天這些被他啟蒙的人對於下一代影響不大,香火可能不再存續。他希望大家正視困境,尋找出路,實現民主,告慰包遵信在天之靈。

法輪功修煉學員梁裕峰也到會發言。他回憶了包遵信的《走向未來》叢書對他思想的啟蒙意義,高度評價中國知識份子在困難的條件下堅守道義的良知和勇氣並對此表示敬重。他對於當局對包遵信治喪活動的打壓表示憤慨,相信中國知識份子可以在這種打壓下更加堅強和團結,最終結束中共的統治。

海外華人著名文化學者李頡在發言中講到,包遵信讓他最感動的是平常心。她原本對名人沒有關注,也不認識包遵信;但是這次讀了悼念回憶文章後,對包遵信刮目相看。當《走向未來》叢書的主要成員走向官府時,包遵信能夠堅守獨立性,一定有他的精神資源。李傑認為是他甘於 孤獨、寂寞和平常。李傑認為,這個平常心非常重要;區別20世紀和21世紀的是兩點,第一部應當再有人認為自己可以救別人;第二,不應當再有人認為自己可以等著被人救。做到這兩點,需要平常心;否則,就可能從流氓變成奴隸。他還認為,從20世紀進到21世紀需要勇氣退到零再重新開始。

前清華大學高自聯負責人李恆清介紹他與包遵信在89年運動中相識的經過,很為結識包遵信感到自豪和幸運。他說,前些時候,碰到一個當年包遵信在蕪湖一種的校友,那人聽說他認識包遵信,很熱情;她說,她們對這個校友充滿敬意。

中國和平主席唐柏橋在發言中講到,他是受了《走向未來》叢書的影響而參加89年民主運動的。他認為,中國民主運動有廣闊的前景和支持來源;關鍵是我們要打破舊的觀念,不要閉門造車,不要脫離社會現實,不要自我精神禁閉;就在我們感歎參加我們會議和活動的人越來越少時,中國大陸正在出現越來越多的事件和運動,捲入越來越多的人。唐柏橋希望大家學些包遵信的至情至理至真的精神。

哥倫比亞大學法學院訪問學者姚遙在發言中談到他在國內曾經與包遵信有一面之緣,但是他開始沒有注意到包遵信的影響,後來覺得,那個弱小的身軀怎麼能夠容下那麼高大的靈魂。他由此感歎,那些創造了歷史的80年代的領軍人物,坐牢、流亡能夠和被封殺,現在位置由那些本來坐冷板凳的人佔據了;這些人天天製造進步景氣,但是回過頭看,中國所有問題都更惡化了;而這些人則確實改善了自己個人的處境,並且為了個人處境,邊緣化高尚的精神。他說,雖然歷史由勝利者書寫,但是創造歷史其實往往是失敗者。只有敢於做一個這樣創造歷史的失敗者,才能完成歷史使命。

中國社會黨代表周延峰發言轉達了主席劉國凱的追思。他說,他走上社會民主主義的道理,就是因為讀過《走向未來》叢書中的一本書。

中國民主黨美東分部的唐元雋也代表主席徐文立對包遵信表示敬仰和懷念。他談及當年組織文學沙龍時,《走向未來》叢書是必讀的書籍。他還談及當年在監獄中觀看包遵信提前釋放的錄像帶。包遵信談及監獄生活,實事求是,決不因提前釋放而討好當局。他認為,應當學些包遵信在任何情況下都保持城市純樸的精神品格。

資深民運人士方能達表示,我們不能僅僅稱讚老包,還要學習他。趙欣提出及紀念老包,要落實到行動,要有一個可操作的民主運動系統。呂京花表示,她對包遵信先生心中充滿了敬意,學包遵信首先學習做「好人」。

會上,王軍濤介紹了國內追悼會和追思會被打壓的情況,告訴大家,今天紐約的追思會原本於國內同步舉行;由於當局封殺 國內的會議,紐約會議是唯一的了。

最後,會議主持人胡平說,有的人風光一時,活著時有權有勢,但死的時候很害怕,因為他知道,這個世界人巴結他,是因為怕他,但是沒有人愛她。但是,包遵信活著時候沒有權勢,沒人巴結他,但是他死的時候這麼多人懷念他和熱愛他;他比那些權勢者要更光榮。

另外,當代中國研究中心主任陳一諮,中華學人學者聯合會主席王丹,中國法律文摘主編陳小平,新聞自由導報主編吳仁華,包尊新生前同生死的好友張倫和劉剛,中國觀察負責人陳奎德,著名作家鄭義夫婦等未能到會,但讓主持人代為表達悼念和追思。

紐約各界60餘人參加這一活動。(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新聞
包遵信葬禮缺席者聲明
悼包遵信遭公安堵截20人發聲抗議
俞梅蓀:大無大有包遵信(上篇)
包遵信追思會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