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目:中共恐懼緬甸民主化

林目

標籤:

【大紀元11月12日訊】地球村中的獨裁與民主

九月下旬,緬甸發生了十多萬人的街頭示威抗議活動。這是一件意料中事,即通常我們所說的「一件遲早都要到來的事」。意外的是,這次的抗議者竟然是本應「六根清淨」的佛教僧侶;而抗議的訴求也是「反對物價上漲,調高燃油價」的經濟問題,這就使我們覺得事情有些不尋常了。

緬甸軍人獨裁政權是中共獨裁政權所支持的;人們也就這樣認為,在中國民主化之前,緬甸民主化不了。不過事情可以反過來看:若是緬甸民主化了,對中國的民主化就能起到促進的作用。也就是說,中共與緬甸軍政權是一對難兄難弟,唇亡齒寒。所以,緬甸這一波民主化浪潮,既是近期東南亞民主化潮流的後續階段,也是中國民主化運動的先聲。如此,緬甸這場民主運動,人們就不能等閒視之。

世界已經是一個「地球村」,國際社會不能容忍反人類行為。中共侈談「不干涉他國內政」,卻全力支持各國獨裁政權,縱容殺戮與暴力,其意在於獨裁與暴力國際化,免使自己形單影隻,成為眾矢之的;進而結成國際獨裁政權的「神聖同盟」,與國際民主陣營較勁。

雖然以經濟訴求為口號,但這波九月二十三日開始的緬甸民眾街頭示威,在原首都仰光就有逾十萬人參加,並迅速蔓延到中部大城市曼德勒。事件的激烈程度,並不亞於十九年前的仰光流血事件。執行鎮壓的緬甸軍人肆無忌憚射殺僧侶的情形,就像十八年前六月四日的北京街頭。九月二十六日泰國《星暹日報》頭版頭條新聞 「緬甸強人丹瑞將軍攜眷抵曼谷」更讓人有驚心動魄之感,後來才知道這只不過是謠傳。其他情形及過程,傳媒已有詳盡的報道,此處不贅。這裡所要觀察與討論的是國際社會對此次事件的反應;主要是美歐民主國家、中國、東南亞協約國(東盟)三方面。

國際反應與緬甸人民的鬥爭

以美國為首的西方民主國家對此次緬甸軍政府鎮壓示威民眾的行動的反應可以說是大聲疾呼,不依不饒,非要緬甸軍政府「給個說法」不可。美國對緬甸實施了多方面的制裁(包括拒絕緬甸高階層官員及其家屬的簽證、凍結他們的資產)。歐盟也準備進一步制裁緬甸軍政府。他們擬在聯合國安理會通過對緬甸軍政府「強烈譴責」的制裁案,只因受到中國與俄國這兩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的否決才擱置了。而在有十五個成員國的聯合國人權理事會特別會議,在中國與俄羅斯未反對之下,無異議地通過了「強烈反對緬甸政府暴力鎮壓和平示威」決議案。在美歐民主力量的強大壓力下,緬甸軍政府不得不軟化其立場。聯合國派出的特使甘巴理到緬甸調解,初始受到重重障礙,禁見任何人,就是在上述的國際壓力下,才得以兩次會見民主領袖昂山?素姬,緬甸軍頭丹瑞也不得不出來會晤甘巴理。緬甸國家電視台罕見地播出昂山?素姬與甘巴理會見的畫面;而緬甸軍政府於連日來在寺廟搜捕「暴徒僧侶」之後,竟然改弦易轍,釋放僧侶,向仰光寺廟捐獻幾千美元及糧食、藥品(但遭到寺廟僧侶的拒絕,因為捐獻來自士兵及其家屬)。緬甸民眾卻發起了「沉默抗議」,包括抵制政府的宣傳,在晚間電視「新聞聯播」時熄燈、關電視;消極不執行政令;以等不到公共汽車為由不上班(政府及國家企業職工)等等。畢竟,緬甸鄰近印度,聖雄甘地的「不合作運動」影響深遠。緬甸人民運用這一政治智慧,來與這個有四十五年(一九六二年至今)歷史的頑固專制政權作長期的、艱苦卓絕的鬥爭,這回是卯定了。

中共的曖昧態度

在這次事件中,態度最為微妙的是中共。一開始,中共就「呼籲各方克制」,這是一句廢話。九月二十七日,美國總統布殊接見中國外長楊潔篪,要求中國對緬甸軍政府施壓,協助緬甸和平過渡到民主政治。中國則以促成聯合國特使甘巴理造訪緬甸之行回報;其後,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對甘巴理的努力給予積極評價」。但在十月九日,這位發言人在記者會中說,「緬甸局勢近日趨於緩和,目前正朝著積極方向發展。中國反對對緬甸實施制裁,施壓與制裁無助於解決緬甸問題。」但不知「朝著積極方向發展」是什麼,包含哪幾方面?此次事件打死的人有多少,關押的人如何處理,失蹤的人怎麼辦?中共欲以「六四」的處理模式塞給國際社會,也太「天真」了。這不,就有人問:「你既然反對制裁,那你有什麼辦法,就拿出來唄!」還未見中共如何回應!

九月二十七日,在紐約出席聯合國會議的「東盟」九國外長,發表強烈聲明,對緬甸軍政府表達不滿,要求立即停止使用暴力鎮壓人民。日本因為其記者被緬甸軍人近距離槍殺,要求緬甸政府解釋。如未獲滿意的答復,考慮停止對緬甸的援助。

緬甸將往何處去?

在以「施壓與制裁」為主流的國際大氣候下,龜縮在「新首都」內比都(位於仰光四百公里的叢林城市)的緬甸軍政府終於忍耐不住了。軍政府第一號人物丹瑞破天荒地表示可以會見昂山?素姬,以她必須停止支援國際社會對緬甸的制裁為條件,並任命勞工部副部長吳昂基為部長級聯絡官,處理與昂山?素姬的聯絡事宜。十月九日,這位被緬甸軍方軟禁多年的諾貝爾和平獎得主昂山?素姬表示,歡迎各項努力開放與軍政權對話,解決國家問題。

緬甸往何處去,世人將拭目以待。

《爭鳴》十一月號(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新聞
昂山素姬:願意與軍政府開展對話
翁山蘇姬三年多來首度會見所屬政黨黨員
與軍政府會談後  翁山蘇姬:宜展開療傷止痛
劉明志 : 緬甸袈裟革命衝擊中共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