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海濤:火熱的公廁門牌號

冷眼看新聞

金海濤

標籤:

【大紀元10月29日訊】這則新聞還真有點搶眼:一座公廁的門牌號竟然成了24戶人家的住家門牌號!難道24家人都住在公廁裏面?那當然不是,那就讓我們來看看這件事的前因後果吧。

據《生活新報》報導,昆明市副市長梁曉谷談了昆明市的一件“奇事”:一間小學開學了,24名新學生報名時所填寫的家庭住址的門牌號相同,而這是學生家長們填寫的,不可能出現如此蹊蹺的筆誤吧。後經查對,原來那個門牌號竟是一個公廁的門牌!如此說來,竟有24戶人家將一座公廁作為自己的“住宅”,你說怪也不怪?

其實,不只是昆明市出現這等奇事,近年來,把公廁當作戶籍的怪事還不少。據《南方日報》報導,某市一個重點學校的老師發現,班上十幾名新同學家的門牌號碼竟然完全一樣──都是學校附近一個公共廁所的號碼;上海市有一學校在調查學生的居住地時發現,有一學生所報的家庭住址就是離學校不遠處的一所公廁。公廁屢屢成為學生的家庭住址,戶口頻頻落戶在公廁,這看似荒唐的事,但到底蘊涵著什麼問題?

老毛發動的“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給中國的教育造成了毀滅性的摧殘,十年的荒廢造成了很多人失去了讀書學習的機會。而“文革”之後,人們急切盼望著能夠就讀一個好學校,真正學到一些有用的東西,而教育主管部門又將學校分成了重點學校和非重點,即普通學校。這實際意味著教育資源的不平等切割,重點學校有著較好的師資、設備以及環境,而非重點學校則好象成了“後媽”的棄子。於是,“物以稀為貴”矣:在此情況下孩子的父母當然都會想盡辦法將孩子送入重點學校就讀。然而,重點學校是稀缺的資源,每個城市的重點學校就那麼幾所。那麼,要想讓孩子進入重點學校就必須接受金錢與權力的檢驗。大款靠的是金錢,官員靠的是權力──身分。他們的孩子就異常容易地進入重點學校。而普通百姓只能看著別人的“金錢”與“官位”興歎,不得不想出邪招,把孩子的戶口所在地填寫在學校附近的公廁上,希圖按政府規定的“就近入學”原則進入重點學校就讀。於是,就出現了本文前面所提到的現象。

小學、中學如此,大學何嘗不如此。富人的孩子靠金錢買來招生的機動指標,官員的孩子靠關係從“後門”進入大學,而普通百姓的孩子如果學業成績不好則只能採取“假移民”的辦法在臨考前把孩子的戶口轉到那些錄取分數相對較低的省份去,以求能夠進入大學。

其實,這些只是表面現象,而根源就在於政府在教育投入方面的嚴重不平衡,從而導致教育資源配置方面的不平等,就產生了重點學校與非重點學校的畸形差異。其實,在改革開放之初,那位曾經的大右派分子錢偉長先生就激烈反對將學校劃分成重點、非重點。雖然他的話得到眾多支持,但仍無濟於事,甚至還通過官方組織的評比硬將學校進行了劃分,而那種評比是在教育資源配置不平等的狀況下進行的,如何能夠保證公平?因此,造成今天這種後果的主要因素是政府的錯誤行為。

其實,教育資源配置的不平等不僅表現為城市學校之間的不平等,更反映在城市與農村教育之間的巨大差異上。如果說城市學校的重點與非重點之間的差異主要表現在教育品質的差異,那麼,城鄉之間的差異則表現為社會階層之間的差異,或者可以說是對農民的歧視。而這種在教育方面所表現出來的歧視只是對農民諸多歧視中的一項,諸如,選舉權、社會保險、戶籍、傷害賠償等等方面均嚴重存在對農民的歧視。

公廁成為那些無權無勢者孩子的戶籍所在地這種荒唐事何時不再上演?中國政府何時才能做到對受教育者的公平?據說新修訂的《義務教育法》已經明確規定,學校不得分為重點與非重點。但關鍵並不在這裏,而是政府應該在教育資源的配置上首先做到公平,在教育的硬件、軟體的投入上、在師資配置上改變既往的偏向。這樣也許不會再鬧出公廁變民宅的荒唐事了。

轉自《民主論壇》(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新聞
金海濤:看看這位新聞發言人的嘴臉
金海濤:也來說說中國的反腐策略
金海濤:公共情婦?新鮮!
金海濤:貪官越來越「聰明」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