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菊:揭開畫皮 (四)

吳菊 彭功延 文子

標籤:

【大紀元10月20日訊】6、探討人與世界關係的哲學意義

探討人與世界的關係,我們並不想因此探究倒底是人決定世界,還是世界決定人。「決定」二字根本不適於涵蓋人與世界關係的意義,更不能把對這樣一個荒唐的問題作怎樣的回答作為超乎一切學術觀點的根本原則問題。

事實上,自從人產生以來,世界就不斷地按照人的意志改變著模樣。儘管如此,人在世界面前,無論是過去、現在還是將來,都不可能實現完全的、絕對的自由,都要受到世界的約束。人們改造世界必須以尊重世界為前提,要驅之以道、使之以理。同樣,尊重世界也不意味著人們在世界面前無能為力,相反,人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都在日漸增強,世界正變得越來越溫存。

人認識世界和人改造世界兩個方面概括了人與世界關係的全部含義。人作為這個關係體系中的主動因素,處於更為關鍵的地位。人認識世界和人改造世界是人特有的能力,而人的認識能力則處於主導地位。認識是人們打開世界之門的鑰匙。

研究人與世界關係的意義,就是為了總結人與世界關係的歷程,突現認識的特殊地位,並解決人的認識機制問題。這也是哲學、特別是純粹意義上的哲學的根本目的和歸宿。

以往的哲學,無論是宗教哲學還是政治哲學都沒有解決這個問題。相反,它們在人的認識史上都不同程度地扮演過不光彩的角色。它們的特點都是過分相信自己對世界的看法,把它奉為天條真理、金科玉律,以致迷信它們的人們根本不去想、也不允許別人去想這些觀點也是人的主觀認識,其正確性也具有相對性,不可能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特別是這些哲學與宗教勢力、政治勢力結合在一起,他們以「正統」壓制「異端」,大肆進行愚民宣傳,惡毒排斥新鮮空氣,瘋狂打擊迫害進步勢力,其危害之大無與倫比。

也可以說,人們的認識道路上充滿了荊棘。人們的認識固然受到人們的認識手段、實驗條件等的限制──這是正常的。更可怕的障礙來自於人們的認識內部,來自於人們殭化保守的思想意識和鄙視、排斥、打擊、迫害進步思想的組織體制──這是人為的、反常的,是人們必須注意克服的。

哲學的首要任務就是要建立起蓬勃向上、不斷推陳出新的認識機制。它不是哲學研究的直接結論,卻是哲學研究的必然結果,它是關於認識的認識。認識機制的主要內容包括:認識的地位,認識的特點,豐富、發展、檢驗認識的途徑和手段,阻礙認識發展的因素,促進認識發展的政治思想條件等。

對以上問題的回答,我們不必重複我們的觀點,相信讀者已從上面發現了我們對上述問題的答案。

認識具有向「正確軌道」回歸的天性。錯誤的認識不可避免,也不見得十分可怕,在正常情況下也不一定會造成重大危害。健康的政治環境就是確保言論自由,它具有無可爭議的糾偏機能。牢牢把握認識的方向,認識自然,認識人性,改善人們的物質條件,和協人們的相互關係,共同增進人類的福祉。唯此,認識無忌禁。我們呼籲:高揚認識的大旗,解放思想,廣開言路,和平爭鳴,自由取向,倡導科學,實行民主,事實檢驗,修正錯誤,尊重知識,大辦教育。

哲學的第二層次的問題才是關於世界、關於人的具體看法,而這些看法還要經常回到認識機制中去修煉。

也可以說,認識機制問題是哲學的根本問題,其他問題是次要和輔助的問題。沒有任何問題其哲學地位超越認識機制。以其他問題壓制認識機制是本末倒置,是哲學的癡迷。

二、物質──意識哲學體系的謬誤

按照我們的觀點,關於世界本質的看法問題是哲學的第二層次的問題。儘管如此,我們也贊成(客體)世界的物質性的觀點。特別是馬克思主義把物質定義為「客觀存在」,既然能被感知,莫不是客觀存在。關於世界的物質性問題上,一般不會引起其他不同看法。否認世界的物質性存在,等於直接否認人自身的存在,這是一切精神正常的人所能理解的。特別是在自然科學十分發達的今天,再煞有介事地討論世界是否是物質的問題顯然有故弄玄虛、裝腔作勢之嫌。

儘管馬克思主義關於世界本質的看法是正確的,但它不恰當的以物質決定論為主導的哲學觀給人們的認識和實踐所帶來的混亂是嚴重的。實際上,馬克思主義根本無心也無能於物質的深入研究,物質的概念最終被一種主觀的政治學說所玩弄。

另外,馬克思主義還對意識的起源和本質作了探討,我們認為這也是必要的。但馬克思主義顯然只從人身上發現了意識,又只從人以外的世界發現了物質,這才有了馬克思主義物質、意識的分離和對立。

1、意識、物質

由於馬克思主義指明物質的唯一特性是客觀實在性,使得人們對物質的把握比較容易。但馬克思主義並沒有指明意識的「唯一特性」是什麼,或者說它沒有指明人們應當如何把握意識的存在或者不存在。

關於意識的本質,馬克思主義認為有兩條含義:一、意識是人腦的機能,二、意識是客觀存在的主觀反映。可以認為這兩條見解基本是可以接受的,但卻過於失之簡單。

我們認為,人是物質和意識的複合體。顯然,物質不是人的獨有特性,那麼意識是不是人的獨有特性呢?當然不是。意識不可能是人腦產生的什麼不可名狀的精靈。

構成人體的物質我們通常稱之為有機物,自然界的其他蠻荒物質我們稱之為無機物。如果我們把人的意識稱之為「有機意識」,我們相信自然界中必然存在著那麼一種簡單的「無機意識」。

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會直接或間接地以多種方式和強度對周圍其他事物產生影響,這種影響又會不同程度地產生效果,並固化在其他事物上,這就可以認為其他事物已經具有了記錄這一事物存在的「意識」。它與人的意識相比,不僅是簡單的,而且是外在的。意識的本質就是物質的相互作用過程中所留下的物理化學印記。沒有相互作用及變化,無論怎樣的存在都不可能給他事物留下自己存在的意識。不理解意識的這一本質,只承認人有意識,否認意識的普遍性,與只承認自己有意識、否認他人有意識是一樣的狹隘。

人的意識的產生是這樣的:外在事物的影響作用於人的感覺器官,先在人的感覺器官直接地產生物化感應,然後感覺器官通過神經纖維把這種感應傳遞給人腦,並在人腦再次形成一個物化記錄,這就形成了意識。當然,人關於自身的各種感受也會形成意識。人感受事物的途徑有兩種:一是直接接觸──人身上佈滿了具有感覺職能的神經末梢,二是通過光、聲等媒介的間接感受。尤其是藉助光通過人的視覺器官感覺到事物最多,也最準確。儘管如此,宇宙中表明事物存在的許多信息介質是人們無法直接感受的,甚至人們至今還不知道它們的存在。

人的意識是高級意識,還表現在人腦能對人感覺器官感受的信息所形成的意識進行意識加工和處理,使意識的質量再上等級,使之更加符合客觀存在的狀況及聯繫的特性,直至產生一個控制身體運動的意識,使人體有意識地運動。這個過程是奇妙的,但它並不神秘。意識是人腦的機能,也是物質的機能。特別有意義的是,電腦、機器人這些無機物質已經能夠模擬人的意識。儘管電腦的工作原理與人腦不同,儘管機器人在許多方面無法與人相比擬,但它們的出現對於人們加深對意識本質的認識有著非同尋常的意義。馬克思主義者至今仍孤立地從人的角度看待意識,苛意強調電腦與人腦的不同,以致馬克思主義者對意識的認識一直裹足不前,甚至在一定程度上仍然保留著神秘主義色彩。

我們把意識的本質解釋得如此簡單,可能在許多人看來有點不可思議,這甚至要比當初把人體的物質本質等同於一般無機物還要令人感到震驚。人的意識的確是複雜的、不同尋常的,而人的物質本體只能說更複雜、更奇妙。人的物質本體已不再神秘,相信人的意識也不會長期神秘下去。二者統一於人體,又必然同時具有普遍意義。或者說,世界既是物質的,同時又是意識的。物質表示存在,而意識表示各存在之間發生過相互作用的信息。

馬克思主義認為物質是不信賴於人的意識但能夠被人的意識所反映的客觀存在,其局限性表現在:第一,它蓄意強調物質與意識的對立,並特別指明「不信賴於人的意識」,實際上卻成了以人的意識為標準,一刻也繞不開人的意識。第二,「能被人的意識所反映」的立意,沒有注意到人的意識的反映機會和反映能力是有區別的,而且人的認識能力又是不斷進步的,這就把物質打入了主觀的和歷史的範疇,脫離了物質「客觀實在」的本質。使用這樣的物質概念,使得人們往往比較容易接受一般物質存在的事實,而對一些特異物質現象──常常只能被少數人的意識所反映──則不能正確對待,不承認它們的物質本性,甚至將它們打入「唯心主義」的冷宮。

從現代科學的經驗來看,物質可分為兩大類:一是看得見摸得著的物質,我們稱之為實物質,如各種實體物質;二是看不見摸不著的物質,我們稱之為虛物質,如各種物理場。對實體物質的研究我們已經走得很遠,但對虛物質的研究不過剛剛起步──儘管現在已取得不小的成就。從現在科學的研究成果看,虛物質是由實物質發出的,含有實物質存在的信息。虛物質和實物質的存在和運動特性是有重大區別的,這在宇宙天文學的觀察中可見一斑。一顆星體,現在已經不存在了,但宇宙中仍然以虛物質的形式保留著它以前存在的信息,人們通過某種方式還能感知它的存在。這種信息就是它的「靈魂」。它是物質性的,當它對其他事物產生某種影響時,它又是意識性的。

2、物質和意識的關係

在馬克思主義看來,物質和意識是截然分離的,而意識所指的要麼是人的意識,要麼是神的意識。在馬克思主義否定了神的存在之後,意識僅指人的意識。

馬克思主義認為,物質決定意識,意識對物質具有能動作用。對於前者,馬克思主義並未明確指出物質究竟決定意識的產生還是決定意識的內容。縱觀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全部,似應理解為二者兼而有之。對於後者,其含義包括意識能動地反映世界和能動地改造世界。並且,前者是唯物主義的核心,後者有點向唯心主義滲透,是對唯物主義的「辯證」。

馬克思主義顯然沒有正確把握意識的本質,因而過分地強調物質和意識的對立。在我們看來,物質和意識是統一的,因此,無論「唯」物主義還是「唯」心主義都是錯誤的。但相比之下,以「意識決定物質」為特徵的唯心主義的錯誤更加明顯,而以「物質決定意識」為特徵的唯物主義的錯誤則比較隱晦。馬克思主義正是以揭批唯心主義的錯誤來反證唯物主義的正確,其實這在邏輯上是不能成立的。

馬克思主義哲學關於物質和意識關係的論證無聊得要命,而且牽強附會。它將意識僅看作人或神的屬性,然後問何者為第一性,即誰在先誰在後,或者說誰是誰的產物。顯然,神是不存在的,而人是「後天」的,於是得出「物質第一性,意識第二性」的結論。它宣稱堅持這一觀點的就是唯物主義,相反就是唯心主義。並抓住唯心主義的紕繆,大肆進行抨擊,以此樹立唯物主義。

至此,遠沒有達到馬克思主義的目的,它還要繼續分析誰決定誰。與「第一、第二性」相聯繫,這個問題的答案就是「物質決定意識」,在此基礎上再補充說「意識對物質具有能動作用」。

事實上,無論「決定」的涵義是什麼,從「物質第一性,意識第二性」到「物質決定意識」的理論基礎都是不存在的,極其缺乏有機論證的環節。試看馬克思主義為 「物質決定意識」論所找的四條證據:一、意識是物質世界長期發展的產物,二、意識是社會的產物,三、意識是人腦的機能,四、意識是客觀世界的主觀反映。在馬克思主義看來,前兩條反映了意識的起源,後兩條反映了意識的本質。

實際上,即使沿著馬克思主義的思路把意識看成是人腦的機能,仍然不能得出「物質決定意識」的結論。第一,物質並不決定意識的產生。儘管人的意識是物質世界長期發展的產物,但有物質存在的地方卻不一定有人的存在,因而更談不上人的意識。事實上,宇宙中物質的存在是普遍的,而人的出現卻是偶然的,甚至地球上人的出現都是一個小概率事件。第二,社會的主體是人,意識又是人的根本特徵,因此,「意識是社會的產物」只能理解為「意識同時又是社會意識的產物」,這也否定了只有物質才決定意識的主旨。第三,意識是客觀存在的主觀映像表明了意識的內容與客觀存在之間不存在什麼對等關係,既然如此,何敢用「決定」二字說明物質和意識的關係?!因此,「決定」之說本來就子虛烏有。

我們稱馬克思主義是把意識看作是人的根本特徵或者說是人的抽像對等物是不冤枉它的,而且還幫它解了在物質──意識體系中尋找人的位置之圍。既然如此,那麼,作為(個體)意識對立面的內容顯然不只有物質,而且還有(其他個體)意識。除非把整個人的社會作為一個意識整體去看待世界,才會有單純的物質和意識的關係。但這種極端的情況並沒有多大意義,而且在馬克思主義哲學學說中也流露出它並不是這樣的態度。

假如我們把物質理解為客體世界,把意識理解為人,那麼所謂的物質和意識的關係就如同我們所謂的客體世界和人的關係。客體世界和主體世界共同構成一個完整的世界。因此,即使把意識理解為人,馬克思主義關於物質和意識的關係在關係構成上也是片面的、不完備的。

既然我們把物質和意識的關係歸結到世界與人的關係中,我們就會發現被馬克思主義視為帶有唯心主義色彩、處於從屬地位的「意識對物質的能動作用」論才真正應該處於物質──意識關係體系的核心,並從「反映」和「改造」兩個方面完整地涵蓋了物質──意識關係的全部內容。

「物質決定意識」的命題是強加的,是反自然和非客觀的。(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新聞
《揭開畫皮》揭中共馬列邪教伎倆
吳菊:揭開畫皮 (序言)
吳菊:揭開畫皮 (一)
吳菊:揭開畫皮 (二)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