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陳破空:中日關係的歷史與走向

如何解讀胡暫緩訪日 外交為內政服務

人氣 1

【大紀元1月31日訊】(大紀元記者辛菲採訪報導)據BBC最新消息,中國與日本1月27日結束了第七次中日戰略對話。中國外交部對這次戰略對話宣稱,「雙方就鞏固中日關係改善和發展的良好勢頭,構築中日戰略互惠關係,以及共同關心的國際和地區問題坦誠、深入地交換了意見」。這是去年10月日本首相安倍晉三訪華打破政治僵局以來,中日雙方舉行的一系列戰略對話中最新的一次。中國總理溫家寶將在4月正式訪問日本。

針對中日高層互訪不斷加溫,著名時事評論家陳破空在接受大紀元採訪時表示,中共拉攏日本,最終目的還是為了維護其獨裁政權。中日關係惡化主要是江澤民導致的,現在胡錦濤改變對日關係,也是他和江系人馬權力鬥爭在外交上的體現。

針對中日關係的未來走向,陳破空認為,在中國還處於中共的獨裁統治下,中日關係要根本好轉是不可能的。尤其是小泉和安倍上台後,日本更注重打民主牌,注重以民主人權的價值理念跟中共打交道。因為他們覺得一個民主的中國對日本才是安全的,專制的中國對日本和亞洲地區和平都是一個威脅。以下根據訪談內容整理。

中共主動拉攏日本

陳破空認為,現在中共主動改善對日關係,是因為中共在亞洲地緣政治中已經處於非常不利的位置。周邊除了北朝鮮、緬甸、巴基斯坦少數幾個甚至都靠不住的盟友之外,其它的基本上都是敵對的國家,或者是面和心不和的國家。

再加之,美國在中亞駐軍、在東面防堵,俄羅斯、印度都跟中國進行戰略競爭,這些都使中共感到腹背受敵,因此需要改善一下中日關係,作為可以伸展的國際空間。

因此在對中日關係的改善上,中共高層作了很多主動的讓步,連日本新任首相安倍都非常吃驚。中共以前說放棄參拜靖國神社是中日高層會晤的前提、是中日關係的要害,但是當安倍和其他日本政要都表示要繼續參拜靖國神社時,中共仍然積極邀請新任首相安倍訪問中國,主動放棄從前設置的前提條件,中共在幕後的活動尤其主動,硬是把原本只計劃訪問韓國的安倍,拉到了北京。

如何解讀胡暫緩訪日?

過去三個多月,胡錦濤先後三次表示會訪問日本,但一個多星期前,曾慶紅及唐家璇突然改變口風,稱胡錦濤今年不去日本了。對此,日本媒體認為,此乃北京對安倍晉三的「中國政策」充滿疑慮,甚至不滿安倍要求歐盟維持對華的武器禁售政策;台灣媒體則認為,由曾慶紅宣佈這個「胡錦濤食言」的消息,顯示胡的權力受到挑戰。

陳破空認為,一般意義上看來,中共總書記和總理同年都去日本訪問,會顯得過於主動。大概是胡溫二人在黨內高層遭到了一些批評,認為如果他們都在同一年裡去訪問,顯得過於熱情,太偏離江澤民的「仇日」路線,胡溫不得不取消其中一人的訪日計劃。

與此同時,胡錦濤本人也需要留在國內,一則不給江派人馬留下話柄,二則應對「十七大」的人事安排,和圍繞這種人事安排所展開的權力鬥爭。

中日關係難改善

陳破空表示,安倍是小泉的繼承人,非常忠實於小泉的路線,甚至比他走得更遠。比如安倍主張盡快提升日本防衛廳的地位,積極向海外派兵。同時,小泉和安倍都是非常反共的。從小泉上任以來,日本的路線就是參與更多的國際事務,更親美,更加認同民主與人權的價值,更希望在全世界範圍內承擔責任。

既然中共主動要求改善中日關係,日本作為亞洲的大國,也願意與周邊國家改善關係,尤其是中日之間在經貿方面的合作,而且也想化解中日雙方在東海、石油、礦產等方面的爭端。

雖然日本表面上對中共進行應付,但實質上他們都很清楚,在中國還處於中共的獨裁統治下,中日關係要根本好轉是不可能的。雖然跟美國、歐洲相比,日本有更多的實際利益的考慮,包括化解雙方的紛爭,但日本畢竟是一個民主國家,對民主、人權理念的認同和在全世界的推廣,他們越來越覺得有義務、有責任。尤其是小泉和安倍上台後,日本更注重打民主牌,注重以民主人權的價值理念跟中共打交道。因為他們覺得一個民主的中國對日本才是安全的,專制的中國對日本和亞洲地區和平都是一個威脅。

中日關係惡化的主因

陳破空表示,80年代,即胡耀邦和趙紫陽主政時代,中日關係良好。進入90年代江主政的時期,中日關係惡化到極點,原因是多方面的。

第一,在國際戰略上,中日之間有根本的利害衝突,尤其是在台灣問題上,日本支持台灣,反對中共對台威脅,並與美國協調一致,將台灣納入日美安保範圍。對此,中共深受刺激。此外,在東海領域,圍繞天然氣、礦石等海底資源、釣魚台主權等問題上,中日之間也時有摩擦。

第二,日本是一個民主國家,中共是一個獨裁專制的國家,意識形態上是完全對立的。日本是美國的盟國。反美反日自然成為中共意識形態的主軸。

第三,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江澤民的個人因素。江澤民身世可疑,曾就讀汪精衛的南京偽「中央大學」。江從不提他的生父,實際上,其生父和江澤民本人都極可能做過漢奸。因為受人詬病,江澤民就要裝出一副很反日的樣子,藉以掩飾自己的不齒身世和外界對他的質疑。這是一種典型的「賊喊捉賊」的作法,這也是他在主政期間不斷推動中日關係惡化的心理動因。

外交為內政服務

陳破空指出,外交為內政服務。在中日關係問題上,中共在國內有時宣傳中日關係好,有時宣傳中日關係不好,完全根據它政治上的需要。最終目的還是為了維護其搖搖欲墜的獨裁政權。

在90年代和前些年,中共高層一直強調日本參拜靖國神社的事情,導致中日關係急劇惡化,借打民族主義的牌,煽動民眾狂熱的民族主義情緒,以轉移對國內矛盾的注意力。

現在為了營造中日友好的氣氛,中共也採取了一整套作法。在宣傳上,不再鼓動反日的東西,不再提跟日本的分歧;在互聯網上加緊控制反日的言論,甚至把9.18事件、靖國神社等都當作禁止話題;同時在高校中做工作,宣傳中日友好,甚至把他們主動去改善中日關係說成是日方主動改善,進行扭曲性的宣傳,給自己臉上貼金,找台階下。

在對國內的宣傳中,中共改善中日關係的主要借口就是,日本換了首相,新的首相沒有象小泉那樣參拜靖國神社,這實際上是對民意的褻瀆。對小泉和安倍的很多言論,包括提高日本軍隊的地位、參與國際事務、民主人權,表態一定會參拜靖國神社等,以及超過100個議員集體參拜靖國神社,等等,中共都在自己的喉舌中作了最淡化的處理,甚至讓大多數媒體不予報道。

中共的愚民政策

陳破空指出,中共在國內宣傳上控制反日親日的話題,使國內憤青完全圍著中共的指揮棒打轉。在中共強烈譴責日本政要參拜靖國神社時,中國反日風潮就興起,甚至到中日足球比賽場上去鬧事;但是當中共高層收斂聲音,不再提中日之間的芥蒂時,這些所謂的反日聲音、狂熱的憤青也就消聲匿跡了。

這反映了中共翻手為雲、覆手為雨,把一部分國民玩弄於鼓掌之間。同時也反映,被中共愚化的部分民眾,完全失去分析能力和獨立人格,發展到認為中共幹什麼事情都「正確」的地步。當中共與日本鬧翻,中日關係惡化時,他們認為「應該」,反正都是「小日本不好」;當中共與日本親善,中日關係改善時,他們又認為「應該」,反正都是中方「正確」。

中共也清楚,中美關係、中日關係對中共干係重大,如果完全鬧翻了臉,那中共的外部環境就非常惡化了。所以,對中共而言,在國際事務中,中美和中日關係,還是擺在數一數二的位置。時好時壞,但在壞的程度上,中共卻不敢走得太遠。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陳破空:沒有共產黨,中國怎麼辦?
陳破空:中共縣官,全都不合格
陳破空:如何看待中共的「政改」?
陳破空:是自信心,還是自卑感?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