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總統內賈德遭國內兩派同時炮轟

標籤:

【大紀元1月21日訊】(亞洲時報Pepe Escobar撰文) 近日伊朗媒體紛紛報道,自稱“人民清道伕”的伊朗總統內賈德遭到國內保守派和改革派的同時批評,陷入了嚴重的政治困境。伊朗主要改革派報章《Etemad-eMelli》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內賈德日前出訪拉美時,正值美國國務卿賴斯極力遊說埃及和沙特等國,阻止伊朗“插手”伊拉克局勢;伊朗總統在這當兒跑到拉美,究竟意欲何為?

與哈梅內伊親近的保守派伊斯蘭報紙《Jomhouri Islami》,發表了一篇措詞罕有強硬的文章,指責內賈德不停利用核問題做文章,並破壞了伊朗的外交。2005年內賈德撤銷了一些資深外交官的職務,同時提拔了一些“革命衛隊”高層進入外交部。

文章提到了伊朗政壇激烈的內部鬥爭,而內賈德率領的一派正處於劣勢。專家議會是唯一能夠和最高領袖哈梅內伊分庭抗禮的機構,而在上月伊朗舉行的專家議會選舉中,內賈德一派的競選代表亞茲迪(Mesbah-Yazdi)落敗,勝利最終由前總統拉夫桑賈尼(Hashemi Rafsanjani)領導的溫和派奪得。

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內伊似乎已經忍無可忍,要求內賈德就核問題閉嘴。哈梅內伊一派認為,內賈德的言論被美國抓作把柄,作為說服安理會通過制裁伊朗決議的理據。

在短暫的拉美之行中,內賈德先後訪問了委內瑞拉、尼加拉瓜、厄瓜多爾,並拜會了三國的總統。其中,委內瑞拉是最重要的一站,內賈德和委國總統查韋斯同意籌建一筆20億美元基金,用於援助(持反美立場的)友好的拉美和非洲發展中國家。用查韋斯的話來說,將獲它們援助的國家,都努力將自己“從帝國主義的奴役中解放出來”。

伊朗和委內瑞拉是“石油輸出國組織”(油組)的主要成員。兩國總統在13日同意,將游說油組進一步減產,以阻止原油價格繼續下滑。然而,油組的最大成員沙特並不想這麼做──或者說,華盛頓“建議”沙特不要這麼做。油組在去年11月,已經將單日產量減少了120萬桶,從2月1日開始還將減少50萬桶。

但是伊朗和委內瑞拉並不滿意。查維斯希望增加石油收入,以加快推進國內的社會建設項目,而內賈德也希望啟動一些類似的項目。其實有分析預測,即使國際原油價格跌至每桶30美元,委內瑞拉的國內建設也能進行得如火如荼,但對於伊朗來說,這卻是個經濟災難。

查韋斯向內賈德贈送了南美民族解放英雄波利瓦爾(Simon Bolivar)傳記的波斯語譯本,而內賈德則回贈了伊朗“伊斯蘭革命之父”霍梅尼傳記的西班牙語譯本。這似乎暗示著,拉美民族解放運動和伊斯蘭革命“志同道合”,因此讓華盛頓大為惱怒。內賈德此行也許為拉美解放運動作出貢獻,但卻不能讓他在國內免受批評。

眼下在德黑蘭有傳言說,哈梅內伊將會親自指派人馬,擔任伊朗核問題的談判代表團。但就在這當兒,《世界報》上周五的評論突然聲稱,伊朗“離成為核國家僅幾步之遙”,令東西方都為之吃驚。這是事實、是警告,還是誇張呢?

無論如何,內賈德必須避免再口舌招尤,以行動代替說話。一些改革派和溫和派議員正發起聯名活動,要求他為自己的政策做出解釋。《Jomhouri Islami》報甚至公開要求總統,“僅限於在重要的國內活動上提及核問題,停止刺激美國等侵略性國家,集中精力解決人民的訴求”。此外,內賈德還必須兌現競選時關於消除通脹、打擊腐敗和取締石油犯罪集團的承諾。

要避免進一步激怒美國,伊朗權力核心就必須要管住內賈德這頭脫韁野馬,尤其是布什政府近日的挑釁行為已經有所升級。從古代的波斯一路走來,伊朗的外交政策可謂是碩果纍纍,但內賈德卻像是一門隨時有走火危險的大炮。

伊朗與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特別是南半球國家,都保持著良好的政治關係,美國和以色列是極少數之例外。與沙特不同,伊朗不是一個落後專制的國家。德黑蘭最近流傳的說法是,哈梅內伊和一些外交家都認為,當下伊朗最佳的做法是,要對近期美國的挑釁沉得住氣;而內賈德此行,恰恰印證了美國白宮拋出的新“邪惡軸心”說法,旨在鞏固與委內瑞拉的戰略關係。拉美被視為美國的“後院”,內賈德在去年9月首次訪問委內瑞拉,確立了雙邊關係。

不過,與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內伊有密切聯繫的超保守派報紙《世界報》依然稱讚內賈德,稱拉美之行是內賈德政府的一次重大外交勝利。

最近,安理會通過了對伊朗實施制裁的決議。美軍不僅轟炸伊朗駐伊拉克的領事館,而且派特工滲透進伊朗的胡齊斯坦省(Khuzestan)等敏感地區。伊朗一方面遭到美軍核航母的包圍,另一方面卻被白宮指責染指伊拉克事務。然而,哈梅內伊和德黑蘭的資深外交官認為,伊朗應該跨越這些事情,專心開拓其在黎巴嫩、中亞、中國、俄羅斯和南美的戰略利益。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伊朗總統提議與布什辯論
伊朗將上演原子能交響樂表演
安南訪伊朗討論伊朗核項目等問題
布什:世界正經歷意識形態大較量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