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士兵在阿富汗播下良好教育種子

標籤: ,

【大紀元9月27日訊】大紀元華府日報記者南南編譯報導/家住勃克(Burke, Va)的托德‧施密德少校(Maj. Todd Schmidt)於2004年赴阿富汗(Afghanistan)為國效力。自從他到達那裏,除了服役,還一直在為那裏的兒童做著貢獻。

根據華府一家本地報紙The Connection網站9月20日的報導,阿富汗的學校裡的教室都是土地板。有些學校的教室連門窗都沒有,而且,全國的學校都缺乏基本教育投入。施密德在德州的筆友,達雅‧沃金斯(Daya Watkins)在當地協助他建立起了一個捐助組織,起名為「夢的種子基金會(Operation Dreamseed)」。在有從多筆友鏈接的網站上發佈了這條消息不久,就已經有來自12個州的人進行了捐助。大約兩個星期,他們已經接受到了來自全國46個州的居民的無償援助。

職業是教師的沃金斯說,這就像滾雪球一樣,簡直讓人難以相信。施密德進駐阿富汗之前,他就在計劃在美軍士兵與阿富汗社區之間建立起良好的關係。他對在印地安那州做老師的媽媽說,打算讓她的學校與阿國的某所學校之間建立友好學校關係。但當他到達駐地以後,他才發現,原來這裡所需要的遠遠超出了他的想像。據施密德講,阿富汗學生每天必做的一份工作就是打掃他們的教室地板。他們學校裡沒有任何的教學設備投入。
在施密德所在的駐地堪達(Khanda),每週士兵們都會收到大約100多份家裏寄來的生活用品,他也從中想到了如何將這裡學生的需要傳遞出去的好辦法。他說,士兵們收到的生活用品應有盡有,如果他能夠讓寄東西的人知道他們真正所需要的是甚麼,那麼他就可以幫助阿富汗的學校獲得教學用品了。

施密德說:「我們給每一個寄來包裹的人發了一封感謝信,在信中建議他們為阿富汗的兒童提供一些學習必需品。」兩個星期內,包裹就開始大批地湧入施密德的基地。施密德對此非常的感激。寄來的物品數量太多,以致於沃金斯和施密德不得不與代理人聯繫,將這個捐助項目改成非營利性組織。一方面捐助可以免稅,同時,「夢的種子」基金會已經在當地幫助了總數超過2萬名的學生。

沃金斯感慨道, 這是我一生中經歷的最有意義的一件事。

施密德曾明白地解釋過基金會名字的來源,指出它是最適合慈善家的一個名字。夢想就像一粒種子,它需要營養與精心照料,教育就是照顧的方式。沃金斯說道:「是托德自己提出了這樣的觀點。」

由於沒有足夠的資金郵寄更多的必需品,「夢的種子」基金會的志願者決定成立一個馬拉松小組,參加在10月29號星期日那天,在華盛頓舉行的海軍陸戰隊馬拉松賽。這個由四名成員組成的小組已經從這次馬拉松賽的贊助方得到了為堪達的科亥柯小學(Kohak Primary School )籌集的資金。為了重建這所小學,他們投入了全部精力。夢的種子基金會的馬拉松小組成員,麗薩‧勞瑞(Maj. Lisa Lourey)說:「我認為這是一個令人激動的計劃,建立不同文化之間理解的關鍵就是通過教育。」

勞瑞與施密德是在去年一起讀喬治城大學( Georgetown University)的碩士學位課程時變成了好朋友。勞瑞在去年參加了14次馬拉松賽,為了紀念她已故的丈夫,馬特(Matt)。馬特的夢想是在50歲前參加50次馬拉松賽,勞瑞在為這個目標而積極努力著。去年她丈夫所在軍隊的直升機在伊拉克的一次戰鬥中被擊落後,麗薩‧勞瑞就決定完成她丈夫的馬拉松賽。她已經參加了23場比賽,所以經驗十分豐富。當施密德向她詢問要如何尋找資助者時,她推薦了海軍陸戰隊馬拉松賽(Marine Corps Marathon)。

麗薩‧勞瑞說道:「人們真的非常喜歡它,這是一個十分吸引人的比賽。」「夢的種子」基金會小組的另外兩名成員正在從加利福尼亞州和堪薩斯州飛來,因為「夢的種子」的董事會成員及組織者是遍及全國的。小組中的三個成員都是現役軍人,所以施密德說他們參加海軍陸戰隊的馬拉松賽非常興奮。參賽者在26.2英里的比賽中收到了許多捐獻物。沃金斯說,他們收到的任何東西都有幫助,因為,一個阿富汗兒童一年的教育花費只有30美元。

施密德說道:「如果這個馬拉松資金籌集不運轉了,我們也會繼續通過自己的力量籌集資金」。科亥柯小學已經從這個項目中得到了許多幫助。「夢的種子」基金會為這所小學提供了兩年的資助項目,包括午飯、學習用品、教師工資、教師培訓、課程和傢俱在內的所有費用都由這個組織負責。

勞瑞說:「提供有關正確歷史資料的書是想幫助這些孩子」。第二年,他們會需要超過8萬美元的資金,並希望馬拉松賽是這些資金的主要來源。基於這項計劃財政上的成功,施密德說,這個組織還會樂意資助另一個學校。沃金斯對此表示很樂觀,並說道:「他(托德)很有遠見,他能預見一些事,並有能力實現它們,他是我認識的最積極的人之一。」(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李家同:關心功課不好的孩子
李家同:一切從基本做起
李家同:小人物權益還是被忽視?
李家同:廢料處理,教育部做了正確的示範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