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錢進中國 台投資率大降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8月7日訊】自由時報記者王孟倫/專題報導

經續會將放寬台商投資中國40%上限列入「其他意見」,蘇內閣是否藉此宣佈鬆綁這項規定,引起各方爭議?不過,根據歷年統計資料顯示,若台商投資中國比重越高,國內投資率就越低;因此,經濟學者認為,在台灣投資率未回升一定比重前,仍不宜放寬對中國投資上限。

投資低落 影響經濟

「國內投資」是一國經濟成長重要的原動力,也是創造國內工作最有效、且最直接的方式。儘管高投資率不必然表示國家總體資源已做最有效率的配置與運用,但台灣投資率(即國內投資金佔GDP之比重 )卻自1990年代以來,一直居於亞洲四小龍之末;尤其,自2001年之後,我國投資率更跌破20%以下至17.36%,並落後美、日等先進國家,對台灣經濟成長直接產生負面效應。

從2000年民進黨執政後,台灣在國際評比機構,如:WEF(世界經濟論壇 )等各項國家競爭力排名每年都有進步,顯示我國整體投資與經濟的環境良好,問題是為何台灣投資率會如此低落?

台灣大學經濟系教授林向愷指出,或許有些人會把我國投資率低落,歸咎於國際經濟不景氣,但若全球景氣不佳,對各國投資也會有不同程度的衝擊;換言之,國際經濟不景氣固然是影響2001~2004期間,台灣國內資本形成過低的重要因素,但絕非唯一的因素。

投資中國 取代台灣

林向愷強調,台灣投資率偏低真正原因,在於「廠商過度投資中國、導致投資台灣被取代」。

據統計,台灣對中國投資率(投資中國金額佔我國GDP比重 ),1999年為0.42%,到了2004年和2005年分別達2.15%、1.74%;其中,由於今年1~6月核准對中國投資金額達35.56億美元,較上年同期成長35.21%,前國策顧問黃天麟更預估,今年中國投資率可能達到2.4%,創下歷史新高紀錄。

反觀台灣投資率(國內投資金額佔我國GDP比重 ),1993年還高達25.69%,在1999年為23.19%,但到了2004年和2005年僅19.99%、18.91%;因此,根據林向愷的研究分析,只要台商對中國投資金額佔GDP比重愈高,台灣投資率相對就會愈低,即兩者呈現「反向變動」關係。

「一個國家資金是經濟成長來源的活水,資金若大量出走到海外,會衝擊到國內經濟發展、產業面臨空洞化、就業機會降低,政府稅收也會跟著減少!」中央研究院社科所研究員蔡吉源說。

林向愷抨擊,民進黨政府沒有妥善管理投資中國政策,才會造成目前的情勢,他指出,1993~1999年期間,政府對台商投資中國採取較嚴格的規範與管制,這段期間台商對中國投資金額占我國GDP比重,維持在0.5%。

但2001年經發會兩岸組達成以「積極開放、有效管理」取代「戒急用忍」政策的共識,林向愷指出,開放的結果導致台商投資中國金額占我國GDP比重大幅攀升。

放寬上限 時機不對

由於目前有部份企業對中國投資,已經超過、或瀕臨上限比重,引起工商團體代表要求政府放寬中國投資上限,並且在經續會與台派學者、台聯立委激烈辯論。

對此,林向愷表示,企業赴中國投資上限規定,主要目的在考量兩岸關係特殊,且避免台商過度投資集中在中國。他強調,「要鬆綁台商投資中國上限,起碼也要等到國內投資率回升到25%之後,才能開始放寬」。

蔡吉源也認為,政府拚經濟方向要搞清楚,要想辦法擴大投資台灣,而不是去放寬投資中國,他表示,「不是要綁住台商、不准去中國投資,而是現階段已投資太多,目前時機根本不對」。

黃天麟並建議,政府應積極制定「投資中國政策目標」,例如:逐年降低對投資中國佔我國GDP比率,由今年開始,五年內至少要降低至1.5%為目標。

※小辭典/40%投資上限

所謂「投資中國金額不得超過40%上限」,其實是一種統稱,政府現行對於台灣上市櫃公司投資中國之相關限制,是採取「階梯式」之規範、考量公司之規模大小,換言之,並非所有台灣企業都「一體適用」40%投資上限規定。

依規定,若我國上市櫃企業之淨值為新台幣50億元以下,赴中國投資累計金額不得超過公司淨值之40%;但是,若企業的淨值達到50億至100億元,適用門檻則為不得超過30%;若企業淨值超過100億元,則投資上限不得超過20%。

政府這項中國投資政策,是源自於2001年8月所舉行的經發會,當時,將中國投資政策從「戒急用忍」改為「積極開放、有效管理」,並據此訂定中國投資審查機制。其它開放的項目,還包括:簡化投資中國產業分類為「禁止類、一般類」,大幅放寬投資中國項目,並取消赴中國投資個案金額之上限。

(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