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圖:颶風卡崔娜襲美一週年

人氣 10
標籤: ,

【大紀元8月1日訊】颶風卡崔娜在2005年8月26日橫掃美國佛羅里達州,重創邁阿密等沿岸城市;超過120公里的風速並挾帶豪雨,造成民宅倒塌、高架路橋斷裂、路樹吹倒,及部份地區積水及膝,許多停靠在碼頭的船隻也被狂風吹翻撞成一團,並至少造成六人喪生,約一百五十萬戶停電。據法新社報導,卡崔娜是過去一年多以來,第六個襲擊佛州的死亡颶風。

上圖:2006年7月24日人們步行過紐奧良的Canal Street。(Mario Tama/Getty Images)。下圖:2005年8月31日的Canal Street到處是遇水拋錨的車輛(Mark Wilson/Getty Images)

上圖:2006年2月盛大的花車慶祝遊行隊伍經過紐奧良巨蛋體育場前(Mario Tama/Getty Images)。下圖:2005年8月紐奧良巨蛋體育場前人門涉水而過(Mario Tama/Getty Images)

上圖:攝於2006年7月18日車輛行駛通往紐奧良的Ninth Ward區的橋(Mario Tama/Getty Images)。下圖:2005年8月31日,可見淹水的高度及嚴重性(Mark Wilson/Getty Images)

上圖:攝於2006年7月17日的紐奧良國際機場(Mario Tama/Getty Images)。下圖:颶風夾帶豪雨的水災使機場頓時成了大型避難所(Mario Tama/Getty Images)

上圖:攝於2006年7月18日一戶民宅(Mario Tama/Getty Images) 。下圖:2005年9月7日民宅牆壁上寫著:救命!裡面有屍體!(Mario Tama/Getty Images)

上圖:2006年7月24日的Saint Patrick’s教堂(Mario Tama/Getty Images)。下圖:2005年9月11日水中的Saint Patrick’s教堂(Mario Tama/Getty Images)

上圖:攝於2006年7月19日巨蛋內的重建工作(Mario Tama/Getty Images)。下圖:2005年9月2日災區居民在巨蛋內避難(Mario Tama/Getty Images)

上圖:名叫Vera的受難居民墓地(Mario Tama/Getty Images)。下圖:Vera的墓地十分簡陋,似乎可見罹難者遺體(Mario Tama/Getty Images)

上圖:紐奧良的法國區Bourbon Street越夜越美麗(Mario Tama/Getty Images)。下圖:大水過後的Bourbon Street空無一人,宛如死城(Photo by Mario Tama/Getty Images)

上圖:攝於2006年7月19日的凱悅酒店。(Mario Tama/Getty Images)。下圖:2005年8月29日的酒店窗戶全被颶風強大風勢給吹破(Mario Tama/Getty Images)

上圖:攝於2006年7月25日法國區一條街道(Mario Tama/Getty Images)。下圖:街道上全是磚房遭颶風吹垮的落石碎片(Mario Tama/Getty Images)

上圖:完整的防波堤及重建的家園(Mario Tama/Getty Images)。下圖:防波堤遭大水沖垮,水已經快淹到公車了(Justin Sullivan/Getty Images)

上圖:攝於2006年7月22日一戶民宅 (Mario Tama/Getty Images) 。下圖:2005年9月6日民宅著火,因聯繫不便及救火困難,帶來極大損失(Mario Tama/Getty Images)

上圖:紐奧良的墳墓並不是埋於地下而是建在地上,最大墓園是Metairie Cemetery(Mario Tama/Getty Images)。下圖:水已經快淹沒墓園(Mario Tama/Getty Images)

上圖:紐奧良的街道井然有序(Mario Tama/Getty Images)。下圖:美軍出動幫助人們逃離家園及給予充足的補給物資,當時是2005年9月2日(Mario Tama/Getty Images)

左圖是紐奧良的一棟民房,右圖是同一棟民房在大水來時的景象,可見水勢之高,都已經淹到輪胎(Mario Tama/Getty Images)

左圖是一座橋,右圖同一座橋可見當時水勢之高,甚至水中漂浮著一名女性罹難者屍體(Photo by Mario Tama/Getty Images)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組圖:首屆阿拉伯選美 突尼斯小姐奪冠
組圖:台灣法輪功學員大型煉功翦影
投顧:國際油價短線高檔震盪 波動加劇
組圖:北京暴雨航空交通癱瘓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