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明:「七月流火」真的用錯了嗎?

易明

人氣 477
標籤:

【大紀元7月27日訊】筆者讀書不多,對詩經更沒有甚麼研究,對「七月流火」的理解完全停留在望文生義階段,網友指出「七月流火」的原意不是赤日炎炎而是天氣轉涼。我原本不想糾纏。自古以來,原意發生轉意的成語太多,比如「不求甚解」這則成語的原意是讀書只領會精神,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釋上多花工夫。現在則指學習不認真,不深刻理解或指不深入瞭解情況,與原意的精神毫不相干。在具體的語境下一個詞語完全可能具有不同的含義。但心裏終究略感不安加上好奇,我也上網查了一下,其結果比較有趣,值得與大家共享。我非文人,無意矯枉,只是在所謂的文學的粥鍋裡扔一塊兒石子兒,砸一朵浪花來旁觀。

我在google裡輸入「七月流火」,搜索出來的結果幾乎全是糾正「七月流火」的誤用,只有一篇文章辯解說可以創新而不拘原意,言下也承認是誤用。文章的題目諸如:「七月流火豈能望文生義」、「七月流火拼不是指天氣很熱」、等等。這說明兩個問題:

一是「七月流火」用典正確的人是少數,即多數人是文盲或半文盲,二是錯用的時間很長,可能在該詩開始流傳後就有誤用。儘管所有的文章都言之鑿鑿,但多沒有引證出處,似乎「七月流火」指天氣轉涼已是常識。但如果是常識又怎麼會有那麼多人用錯?看來看去發現所有的的糾錯依據原來出自一人的考證。文有兩篇,內容一也。一為「七月流火,不能再錯用了」、二為「七月流火,一再錯用」,作者是流沙河,我明白了怪不得那麼多人同聲吶喊,原來所據名人。其在開篇即云:「『七月流火』往往被人們理解成形容天氣熱,多年來報刊上早已這樣錯用,習非成是。」

據詩人考證,火是指大火星,流是指七月時大火星在黃昏的時候比往常更偏西,故曰「流火」,並說「僅此一解,不可有二。水向低頭曰流。大火向西移墜也在流啊。火在這裡獨稟內涵,其義特殊,專指天蠍座阿耳法星,中國古代天文學稱為心宿二,絕非『赤日炎炎似火燒』之火。望文生義,會鬧笑話。國學諸君,還宜慎之。」宗師口吻,小子不敢置疑。然而它不是「赤日炎炎似火燒」難道就是天氣轉涼之意嗎?思維跳躍是否更應慎之?否則難免一腳踩空。

詩人接下來寫到:「『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是《豳風.七月》的開頭兩句。前句是引子,天氣漸漸涼了。後句是落腳,該縫製寒衣了。另外要說的是,三千年前用太陰曆,可知那時七月即今八月。」這是詩人考證「七月流火」是天氣轉涼的依據,我真的佩服詩人的想像力。七月到九月相差兩個月之久,九月製衣怎麼可以作為「七月流火「是天氣轉涼的依據?如果這種邏輯成立,那麼詩人雪萊說「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中的「冬天來了」是不是可以理解為天氣漸漸熱了呢?後一句是前一句的落腳,是不是與流先生的邏輯一致?這也是望文生義,後面說要換衣,那麼前一句必然是變涼,只不過別人望一句,流先生望兩句而生義罷了。

《七月》不只寫了七月和九月,實際上寫了一年四季的時令變化和農事活動。詩中還有「七月流火,八月萑葦」,如果按照流先生的邏輯是否應該解釋成,「因為天氣漸漸涼了,蘆葦長成荻了(開花了)」呢?蘆葦因為天氣變涼才得以長成,看來要想使糧食獲得收成,應該降溫才是。

此外,在這首詩中關於七月的還有「七月鳴鵙」(一種鳥)、「七月在野」(一種動物的習性)、「七月食瓜」、「七月亨葵及菽」(農時)。如果把第一句改為「七月食瓜,九月授衣」,會不會把「七月食瓜」理解為天氣轉涼之意呢?其實無論七月「流火」也好、「食瓜」也好或者其它的甚麼,都是在說七月的一些自然現象或人們的活動,「九月授衣」、「九月築場圃」、「九月叔苴」、「九月肅霜」、「九月在戶」也是如此。七月的現像或活動與九月的現象或活動有隨著時間的變化的規律並無因果關係。

如果「七月流火」可以作為天氣轉涼的標誌,那麼「七月鳴鵙」同樣可以作為天氣轉涼的標誌,天象與物侯原本都有同樣的指示作用。如果「火」確實是指大火星,而「流」確實是指向下移動的話(我對此表示懷疑,但沒有依據),那麼「流火」 僅僅是客觀描述一種星象的變化,即不表示天氣炎熱、也不表示天氣轉涼。有人說矯枉必須過正,既然流火不是指熱,那麼就該是指轉涼了,哈哈。

這首詩中,七月和九月連在一起也完全可以寫成:「七月鳴鵙,九月授衣」或「七月流火,九月肅霜」等等,如果寫成這樣可能就無須勞動流沙河前輩考證糾錯了。可是我們的先人偏偏在「流火」之後接個「授衣」,而不是在「七月流火」之後接「九月肅霜」,與後輩開文字玩笑,後輩又不懂前輩的幽默,不原意望文生義,偏願意望多文生義,奈何?

把「七月流火」理解為天氣炎熱固然有錯,但也算得上一隻三條腿的鴕鳥,而把它理解成天氣轉涼,那可能是鴕鳥長了八條腿,離實際情況更遠了。大家查一下萬年曆可知一年中最炎熱的時節就是在陰曆七月,每年的大暑都差不多在陰曆六月末,處暑在陰曆的七月末,伏天的大半在七月(陰曆),即使是在東北的哈爾濱(無霜期120天左右),這個月也難說是天氣轉涼,何況處於與鄭州緯度相似的北緯35度的豳國(今陝西咸陽彬縣,無霜期180天)?實際上陰曆八月在咸陽地區依然很熱,轉涼至少要在陰曆八月的白露節以後。

所以把「七月流火」理解為天氣轉涼才是真正的笑話。如果流沙河先生對了,那就是我們的祖先太愚昧,涼熱不分,或者太幽默,幽默到我們可以把「七月流火,九月授衣」翻譯為「最熱的天到了,冷天還會遠嗎?」。

如果把「七月流火」作為時令變化的徵兆,語帶雙關的話,那也是說熱到極點了溫度就要回落,是從最熱開始下降(依然保持在很高的溫度水平),如果此時就雲轉涼,那麼古人真是未雨綢繆、居安思危呀。把「七月流火」解釋為「七月,暑氣到了最盛就開始下落了」還可以,是陽極陰生的意思,與轉涼相去甚遠(還差兩個月)。把「轉涼」前面加上一個定語「開始」還說得過去,表示涼從最熱時開始。符合陰陽相生互為依存的規律。

把「七月流火」說成是天氣轉涼,好像發端於宋朝朱熹《詩經集傳》:「此章首言七月暑退將寒,故九月而授衣以御之。」我沒有詳細考證,請有心者為之。

附原詩:

《詩經.豳風.七月》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一之日觱發,二之日栗烈;無衣無褐,何以卒歲?三之日於耜,四之日舉趾。同我婦子,饁彼南畝,田畯至喜。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春日載陽,有鳴倉庚。女執懿筐,遵彼微行,爰求柔桑。春日遲遲,采蘩祁祁。女心傷悲:殆及公子同歸?

七月流火,八月萑葦。蠶月條桑,取彼斧斨,以伐遠揚,猗彼女桑。七月鳴鵙,八月載績,載玄載黃,我朱孔陽,為公子裳。

四月秀葽,五月鳴蜩。八月其獲,十月隕蘀。一之日於貉,取彼狐貍,為公子裘。二之日其同,載纘武功,言私其豵,獻豜於公。

五月斯螽動股,六月莎雞振羽。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戶,十月蟋蟀,入我床下。穹窒熏鼠,塞向墐戶。嗟我婦子,曰為改歲,入此室處。

六月食郁及薁,七月亨葵及菽,八月剝棗,十月獲稻。為此春酒,以介眉壽。七月食瓜,八月斷壺,九月叔苴。采荼薪樗,食我農夫。

九月築場圃,十月納禾稼。黍稷重穋,禾麻菽麥。嗟我農夫,我稼既同,上入執宮功。晝爾於茅,宵爾索綯;亟其乘屋,其始播百谷。

二之日鑿冰沖沖,三之日納於凌陰,四之日其蚤,獻羔祭韭。九月肅霜,十月滌場。朋酒斯饗,曰殺羔羊。躋彼公堂,稱彼兕觥:「萬壽無疆」。@(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新聞
漢心:賞月與中國人的陰性氣質成因
張偉強: 七月流火 焚燒中共
「七月流火」喻熱情   人大校長遭批
【網海拾貝】中共連個災都不救 還算什麼政府?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