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灝年德國演講 從歐洲史談兩岸前景

人氣 5
標籤:

【大紀元5月29日訊】(大紀元記者黃興德國報導)應全僑民主和平聯盟德國支盟邀請,美國中國現代史研究所所長,歷史文化季刊《黃花崗雜誌》主編辛灝年於5月25日和27日,分別在法蘭克福和漢堡發表演說,題為《從歷史的角度看中國的崛起對台灣的影響》。

在的講演中,辛灝年首先闡述「中國」作為國家概念如何在歷史中成型。之後他提到近代出現的兩個中國。即1911年孫中山推翻滿清創建的中華民國和1949年以馬列主義為建國指導原則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從民族的角度出發,前者屬於「中華民族的中國」,後者則是在蘇聯的扶植下建立的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教(馬列思想)政合一的「馬列中國」。

辛灝年以英國、法國、俄國和德國的歷史經驗告訴與會者,現在大家在歐洲所享受到的民主自由,都是在共和與專制制度反反覆覆較量下經過無數前人的付出才決定的。而這些國家曾經出現過的共和政體,雖然在專制勢力的反撲中長期處於消亡狀態,但最終沒有被人民所遺忘。法蘭西共和國的穩固耗費了近百年時間,兩度共和,兩度被獨裁推翻,直至1889年才建立法蘭西第三共和國。德國自1919年建了第一個共和國—魏瑪共和國後,也直到 1990年東西德合併,西方民主才統一了東德的專制。

5月27日下午辛灝年在漢堡演講(大紀元)


談到中國的崛起,他指出,人們現在所說的「中國的崛起」,指的實際上是「馬列中國」在二十多年改革開放下所帶來的發展。他承認改革開放帶來經濟發展,但隨之而來的腐敗「成就」更大,貧富極端不平。而且這個發展成就,與清末「洋務運動」所取得的經濟成就(如GDP年增長率28%)和民國時期在政治方面的開放(如全國民辦報紙一千多家)相比,只能算是「大倒退中的小進步」。

而台灣作為目前中華民國的所在地一直是「馬列中國心中的痛」,因此對台灣向來採取「以戰逼統、以統(戰)促統」的兩手策略。例如早期台獨運動作為中共的統戰對象,從國共內戰期間到後來國民黨主政台灣時期,一直受到中共的暗中支持。而台灣實行民主後,中共又轉向反對獨裁,是想以專政推翻民主。

他認為,台灣人目前在大陸專制體製麵前,其實只享受到「烏雲底下的民主」,對現階段大陸民眾追求自由民主的過程中,應該至少不要起到干擾作用,他主張台灣採取「以民主對抗專制」,而非以「獨立對抗統一」,唯有如此,才能在面對所謂「中國的崛起」時保有台灣的民主,並獲得大陸人民的認同與支持。

在回答聽眾提問時,辛教授引用中共中宣部所公佈的2005年有八萬多起群眾示威事件,進一步指出,中國大陸的民眾正在覺醒,他希望台灣人不要一直陷在「藍綠情結」中,把眼光放遠,多對大陸民眾,特別是目前的維權運動和爭取信仰自由的法輪功群體給予關注與同情。

對於聽眾提問「誰能取代共產黨?」,辛教授認為,目前最重要的是大陸人民的覺醒,人民最終會決定出最好的發展道路,共產黨才統治中國五十幾年,中國有五千年曆史,「江山輩有人才出」。

辛教授在演說中引經據典,立論客觀精確的分析得到與會人士熱烈的反響。在兩個城市的演講和提問均在聽眾的踴躍提問中延長近一小時。5月27日在漢堡中華會館決舉行的演講會前,台灣駐漢堡辦事處陳華玉處長致詞歡迎辛教授的來訪。

5月29日晚上辛灝年將在柏林工業大學和聽眾舉行座談,之後他還將在比利時布魯塞爾、法國巴黎和西班牙馬德里發表演說。(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辛灝年:中共反民族團結、扶植台獨制造分裂
錄像:辛灝年《誰是新中國》(之三)
錄像:辛灝年《誰是新中國》(之四)
古今:辛灝年旋風贊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