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電:媒體引用數據的迷思

人氣 3
標籤:

【大紀元5月24日訊】(大紀元記者陳俊村編譯報導) 人們或組織會為了吸引其他人對某一問題的注意或是為了某一政策的改變而辯論等目的創造統計數據。美國人每天使用大量的統計數據。大多數的數據是左耳進、右耳出,但是有些數據不知道為什麼卻在大腦灰白質上生根,然後變成每個人都知道的常識。

華盛頓郵報5月21日報導,最近引人注目的數據是60萬、35萬和7萬。據說,這些分別是2004年在中國、印度和美國培養出來的工程師。當這些數據出現在2005年7月25日的財富(Fortune)雜誌時,它們首次受到關注。

去年10月,當美國科學工程和公共政策委員會(Committee on Science, Engineering and Public Policy)關於一篇新報告的新聞公告上使用這些數據時,它們似乎取得了百分之百的可信度。該報告寫道:「去年,超過60萬名工程師從中國的高等教育學院畢業。在印度,這個數字是35萬,而在美國,這個數字大約是7萬。」

在這種情況下,這些數據自然而然地被紐約時報、芝加哥論壇報(Chicago Tribune)等媒體和很多網站所引用。

華爾街日報專欄作家比亞力克(Carl Bialik)對這些數據感到懷疑。他曾經確認財富雜誌的數據並認定它們是誇大的,所以他試圖尋找其來源。「60萬中國工程師」的最有可能的來源是一家半導體公司的總執行長賓漢(Ray Bingham)在2002年的一場演說。比亞力克無法找到印度的數據的來源,但是國家科學基金會(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的分析師告訴他,這個數據不太可能在35萬左右。此外,美國科學工程和公共政策委員會的報告的指導者史丁(Deborah Stine)告訴比亞力克說,該委員會假設財富雜誌確認過這些數據所以才引用它們。

中共政府在2004年的中國統計年報中指出,該年有64萬4千名工程科系的畢業生。但是該年報是由各省的數據所拼湊而來,各省的數據的正確性不得而知,而且其定義也不一定一樣。

事實上,半數中國的「工程師」充其量只是美國所稱的「技術人員」,他們僅有職業學校的畢業證書或是修滿美國大學兩年課程的肄業證書。此外,麥肯錫(McKinsey)的研究指出:「在我們研究的9種職業中,平均只有少於10%的中國求職者適合工作。」

有爭議的數據─即使是錯誤的,只要在能見度高和受尊敬的媒體上曝光,它們通常會變得老幼皆知。一旦當某個數據達到眾所皆知的程度,它就會變得很吸引人。這也難怪科學工程和公共政策委員會的報告會被很多人引用。

我們可能有好長一段時間會一直使用60萬、35萬和7萬的錯誤比較。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地方虛報數據 北京擬接手經濟數據核算
澳洲統計局公佈各省平均工資數據
地方常灌水 中國擬由中央直接核算GDP
《NBA》搶進分區決賽 快艇要創造歷史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