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毓民:審計署淪為政治工具

黃毓民

標籤:

【大紀元5月11日訊】這次要談談有關香港電臺的話題。最近,香港審計署所發表的衡工量值報告,點出多項香港電臺的罪狀。大家都知道這衡工量值報告主要是對政府主要部門的支出所作的核數工作,由審計署每年對有關的政府部門就是否浪費公帑、又或是經費是否用得其所等問題,進行審計工作報告。

基本上,審計署是一個獨立的機構,直接向行政長官負責,是不受政治的干預,但從這次對香港電臺所作的衡工量值報告看來,路人皆見審計署基本上已經變成為政治工具。這兩天以來我們可以看到,廣播處處長朱培慶在立法會內接受議員質詢的時候,十分淒涼。說到底,其實就突顯了一個問題,這個問題也是一個老問題,這就是香港電臺是一個政府部門,但也是一個公營廣播機構。當你要對它要求高的時候,就用政府部門和公務員的標準來要求它,這樣就有許多的守則須要遵守。但作為一個公營廣播機構,又是須要給與其彈性,舉一個例子,假設在海外發生了一宗重大事故,香港的新聞機構即時就可以派員去採訪,但如果香港電臺要遵守公務員的守則,就是買一張飛機票也很可能要先去比較價格,而花費多少也先要得到同意,才可以去採訪,這樣,這宗新聞就不用去採訪了。

根據報告,香港電臺一年花上四億多,而其發揮的作用是作為一個公營廣播機構,使香港許多人對政府的訊息以及香港所發生的事情,可以耳聰目明,有助於消息自由流通。大家可以想一想,香港的旅遊發展局作為一個公營機構,每年要花上七億多,其官員的薪酬高得不得了,也沒有說它浪費公帑。而這次香港電臺受到批評明顯地是跟先前的公營廣播檢討有關,大家都知道這檢討是要針對香港電臺。那麼,為何要針對香港電臺呢?原因是香港回歸以來,許多親共愛國人士認為香港電臺是一個政府的部門,是政府給予其財政支持的一個電臺,所以應該作政府的喉舌,但是,香港電臺過去一直以來都是扮演人民的喉舌。我們是納稅人,錢是我們付出的,香港電臺當然要說我們要說的事情。政府有何理由要把香港電臺變成為政府的喉舌呢?如果你需要,你就自己辦一個。這就是問題的根本所在。

不過,最近以曾蔭權為首的香港特區政府對香港電臺所施以的壓力,讓人看到的基本上是一種政治壓力。他不是從一個所謂衡工量值的角度去看,更何況那位審計署署長本身就是政務官,這跟過去的審計署署長十分不同,過往審計工作全是由專業會計司去做,但目前這位審計署署長是政務官,他離開了審計署還是可以升官發財。

目前,香港已經到了如此的地步,就是大部份的民營媒介都已經全部“歸邊”,沒有人敢去批評共產黨,對於特區政府又是“少罵大幫忙”,而剩下的媒體實在所餘無幾,而香港電臺也可能會相繼淪陷。大家可以看到商業電臺,自從“大班”鄭經翰和我“封味”之後,也變成為一個以“少罵大幫忙”去維護建制的廣播機構。而新城電臺是李嘉誠的電臺,就更加不用說了。如果香港電臺也要淪為政府的喉舌,香港言論自由的空間就會愈來愈小。

言論自由是要靠我們自己去維護的。對於香港電臺最近所遭遇到的困難,香港人其實是心知肚明,但奈何卻有一些已經“歸邊”的傳媒就在“打落水狗”,而那些政客就在“隔山觀虎鬥”,看看工商科技局局長王永平的那副嘴臉就可見一二。老實說,香港電臺是其下屬機構,他應該是與其憂戚與共,但他卻轉向站在審計署的那方,去臭駡香港電臺,這可算是香港官場的奇境。我覺得到了這地步,香港人是應該開口說話了,不過要說話也沒有管道。

──轉自《自由亞洲電臺》(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新聞
黃毓民:反對無效的反對黨
黃毓民:占了便宜又賣乖的政客與學者
黃毓民:人事部署 旨在連任
黃毓民:項莊舞劍 志在沛公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